中醫理論認為,“上火”是人體陰陽失衡的結果。感受外感邪氣或人體機能亢進,會導致陽盛陰虛的熱證。壹般認為,實火(實熱)多由火熱邪或辛辣食物的侵襲所致,精神刺激過度、臟腑功能失調也會引起實火。虛火(虛熱)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勞損精氣衰竭,過度勞損,可導致臟腑失調,陰血不足,產生內熱,進而轉化為虛火。“內熱過盛”(熱證)的病因可概括為五個方面:外感邪火;寒邪入內化為熱;七情過於激烈,郁化為熱;飲食不佳,積熱;房室勞損,劫陰生津。
“內熱過盛”(熱證)的臨床表現由輕到重不等。常見的重癥,如中暑,多是由於溫度過高、缺水、環境長時間悶熱,可能導致發熱,甚至昏迷。是典型的外感熱證。所謂“上火”,壹般都是輕度的,屬於中醫熱證的輕度癥狀,如目赤、口瘡、尿黃、牙痛、咽痛等,沒有全身的熱癥狀。在這種情況下,內生熱要比外生熱熱得多。如果工作生活壓力大,經常熬夜,吃辣等。,很容易從內部生火。
實火臨床表現:面紅目赤,口唇皸裂,口苦口幹,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鼻衄,耳鳴耳聾,疔瘡,發熱煩躁,小便短赤,大便溏血,舌紅苔黃,脈數。
虛火的臨床表現:多為內傷勞損所致,可進壹步分為陰虛氣虛和內熱兩種。陰虛火旺表現為潮熱盜汗,形體消瘦,口幹咽燥,五心煩,煩躁不安,舌紅無苔,脈數。氣虛火盛的常見癥狀有:全身低熱,尤以午前為甚,怕冷怕風,惡熱惡寒,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自汗,尿清便稀,脈弱,舌淡苔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