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感染,緩解癥狀。如果手術是終身病,癥狀有時無,有時輕,有時重。內科什麽時候用藥,用什麽藥,怎麽用(劑量、途徑、持續時間)都要考慮。不發熱,不加重咳嗽,只有痰,患者無明顯不適,無需使用抗生素。如果痰液呈膿性(壹般是上呼吸道感染後),使用標準劑量的廣譜抗生素至少1 ~ 2周,直至痰液轉為粘液。有黃綠色膿痰,說明炎癥在進展,肺部繼續被破壞。藥物要積極使用,但是痰不容易變成粘液。如果病情壹直“穩定”,壹旦惡化,就需要積極治療。對於那些經常有粘液膿痰的人,抗生素是否有效是個問題。抗生素的選擇取決於經驗和患者治療後的反應,痰培養和藥敏試驗並不完全可靠。肺炎等急性感染,組織充血,肺和血中抗生素濃度高,療效好。慢性化膿性病變對藥物反應不佳,可能是由於以下原因:①抗生素不能穿透支氣管壁進入管腔,而細菌在管腔的膿性分泌物中。②細菌對藥物本身不敏感,厭氧菌(咳出臭痰)對藥物也有抵抗作用。
關於服藥的持續時間,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用藥2周左右見效,有人主張用藥6 ~ 10個月,減少炎癥對肺部的損害,避免纖維化。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為臨床癥狀多為慢性疾病,即使長期用藥直到癥狀消失也無法防止肺損傷。
2.體位性引流擴張多發生在肺下垂部位,引流不暢。正常人通過咳嗽排出痰液,支氣管擴張患者清除支氣管壁軟骨和粘液的機制已被破壞。咳嗽不能把痰全咳出來。x線檢查顯示,咳嗽時近端支氣管完全塌陷,最好利用重力進行體位引流,使周圍痰液流向肺門處較大的支氣管,然後咳出。根據各支氣管的不同走向,深呼吸,10 ~ 15 min後咳痰,每日數次,並加用拍胸等理療方法。如果壹天痰量超過30ml,早晚要引流。
3.咯血的治療咯血是支氣管擴張的常見癥狀,也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咯血往往沒有明確的病因,也不壹定與其他癥狀平行,如發熱、咳痰等。少量咯血壹般可以通過休息、鎮靜劑、止血藥來止住。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大咯血是可行的。氣管鏡檢查(最好用硬鏡),局部註射冰水,用細長紗布或福格蒂管阻塞。
4.其他療法在急性感染的情況下,註意休息、營養和支持療法是必不可少的。支氣管擴張劑可能有用。如果肺功能檢查發現氣道阻塞,FEV1服用後可以改善,可以繼續服用。如果無效,可以試試強的松。如果使用後主觀癥狀沒有改善,就不要再給了。在壹些罕見的情況下,如果有免疫抑制,可以使用人球蛋白。
(2)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1)主要適應證為病變局限,癥狀明顯,或反復肺部感染,可徹底切除病變肺組織,效果良好。
(2)兩側均有病變,壹側嚴重,另壹側很輕。癥狀主要來自病情嚴重的壹側,這壹側可以切除。如果另壹側病變術後仍有癥狀,可以藥物治療。
(3)兩種規則都有嚴重的局限性病變。如有大咯血等癥狀,應先切除重側,待對側病變穩定後,再進行觀察和內科治療。如果病變進展,應再次切除。
(4)大咯血急診切除。現有的支氣管動脈栓塞大多可以先止血,再改為擇期手術。以前有支氣管造影,病竈很清楚。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也可以進行咯血的急診切除術。如果沒有支氣管造影,不知道病變的位置和範圍,手術就非常困難。有人根據體征(如聽診有啰音)、胸片、無意看到纖維分支來決定切除方式,但不太靠譜。纖維支氣管鏡可以看到出血的源頭,但是咯血很大的時候檢查很危險。纖維支氣管鏡放進去後,鏡片可能會很快補上汙染,什麽也看不見。支氣管樹內到處都是血,或者抽吸後短時間內沒有任何支氣管噴血,無法定位。有時常見支氣管出血,但並非所有的肺都有病變。支氣管腔很小,支氣管壁有分泌物潤滑。出血後容易流向低位(如下葉背段或整個下葉),容易出錯。總之,如果沒有特殊需要,最好不要做急診全肺切除術。由於麻醉技術要求較高,開胸術後有時會看到大部分肺部呈紫紅色帶血,無法確定切除範圍,甚至誤切更多的肺組織。全肺切除術後,由於血液吸入,剩余的肺可能充氣不良或感染,因此急診手術的並發癥和死亡率較高。
(5)雙側肺移植如果兩側廣泛病變,患者全身情況和肺功能惡化,內科治療無效,預計生存時間不超過1 ~ 2年,年齡在55歲以下,可考慮。1983同種肺移植成功。到1998,全世界已經做了8000多例,適應癥是支氣管擴張。1年的生存率可以達到79% ~ 90%,對於壹個垂危的病人來說已經相當滿意了。
可選西藥
1.抗生素:
(1)輕度感染:
①頭孢拉定:每次0.5g,每日4次,口服。
②培氟沙星(諾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
②洛美沙星:每次O.2g,每日2次,口服。
④阿莫西林:每次0.5g,每日3次,口服。
⑤復方SMZ: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
2.中重度感染:療效確切後停藥1周左右,靜脈給藥時間長短視療效而定。若藥物無效約1周,應根據痰培養藥敏試驗結果聯合使用敏感抗生素。中度和重度感染可選擇以下藥物:
①青黴素G:靜脈滴註,每日800萬單位,壹次或分期;聯合阿米卡星0.2 g,肌肉註射,每日2次(也可使用妥布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