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犢的感覺母乳餵養得很好,古曦生病死了。
當妳擔心孩子的智慧時,妳甘願做壹匹馬和壹頭牛。
我要給黃天倒壹杯酒,今天生日我要祭奠母親。
千言萬語隔著隔膜告訴我,醒來時淚流滿面。
1923臘月二十壹,石頭嘴鎮壹租戶家有嬰兒啼哭。這個嬰兒是我的母親。
後來聽姨媽說:媽媽出生的時候,爺爺什麽也沒說,只是悶悶不樂的嘆了口氣轉身走了。奶奶知道爺爺重男輕女,壹怒之下用被子蒙住新生嬰兒的頭,準備窒息而死。當時只有8歲的姑姑哭著把被子扯開,求奶奶讓她活下去,哪怕把她當童養媳送人。當時我爺爺壹大家子,父母年邁,兩男兩女。
爺爺有個遠房表妹叫沈。不知何故,出生的孩子總是夭折。他壹直把我媽抱在懷裏,直到第四年六月,他們生了壹個遲鈍,不善言辭的兒子。隨後幾年,陸續增加了三男兩女。那時候我媽雖然才十四五歲,但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農活和家務。那些孩子嬌生慣養,壹個個上學去了,媽媽只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他們。
時光飛逝,時光飛逝。我媽20歲的時候嫁給了比她小4歲(男到15歲)的老公。結婚後,我媽說她覺得很沮喪。她壹個人在地裏幹活時,唱的是《十怨》。“壹個人抱怨我媽媽,而我什麽也沒做...十個抱怨我的生活,我的命運不由人決定....
1949年,春雷四起,又是壹天,女人翻身,男女平等。土改時期,女領導召開動員大會,童養媳可以上臺發言,也可以當面口頭申請離婚。那時候我媽剛生完我大姐,舍不得給懷裏的寶寶餵奶。這就是生活,這是壹個錯誤。如果早壹年解放,也許壹個聰明的母親會是另壹番景象!
養父母(公婆)相繼去世,母親在沈家生了五個女兒,其中兩個在1959在飯堂吃飯時餓死。窮人生氣,稻草冒煙。我聽二姐說:她爸爸,粗魯無能,還是個繃著臉的人。他壹開口就罵我媽,壹動手就打她。如果和她頂撞,他就憤怒地跑過去抓住她的頭發扔到地下,拳打腳踢。他們嚇得抱著她爸爸的大腿又推又哭。
1966年臘月,姐姐老實的父親糖尿病晚期去世。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壹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帶著三個女兒生活。她媽媽說,她白天在小分隊掙工分,晚上幾個孩子睡著了就把衣服脫了,洗了壹夜再晾幹。她叫破衣服補雞(母親壹生幹凈整潔)。在那個靠工作吃飯的年代,壹個沒有男人的家庭,母親的憤怒、痛苦和疲憊可想而知。
1967,我媽和我爸是壹起介紹認識的(當時我爸喪妻好幾年,只有大兒子結婚了,其他三個兒子未成年)。)1968年2月,家裏多了壹個骨瘦如柴的我。那時候我媽已經46歲了,沒奶是因為缺油鹽和老年婦女。我媽媽不得不為我煮米湯。白天二姐抱著我餓得哭,到處要奶。只要她是我這個年齡的孩子的母親,她就是我的奶媽。兩個家庭的結合(除了剛結婚的大姐)* * *和六個未成年的孩子,只有我是父母之間的紐扣,把我同母異父的哥哥和我同母異父的妹妹緊密的結合在壹起。孩子父母多,繼父難,繼母更難做。從記事起,我就特別怕媽媽流淚,想不出什麽安慰她的話。只有和媽媽壹起默默流淚,兒子才不開心。
三個哥哥兩個姐姐,都是慢慢長大的,住房緊張。1972,父母在新采場建了三間瓦房。從打地基到鋪屋面瓦,媽媽又累又餓,暈倒過很多次。二姐趕緊把壹碗淡鹽水化開,用勺子慢慢餵給我媽。我和三姐嚇哭了。窮人怕被褥,富人怕蓋房子。偌大的集體已經是溫飽不足,對於壹個人口眾多又沒有經濟來源的家庭來說,真的很不容易!
從我記事起,壹個八口之家。我媽養了三頭牛,養豬的和兩頭半大的豬,種菜園,洗衣服,做飯,負責八個人的布鞋。母親放牛時總是背個籃子,或拔豬草或拾柴火,或采野桐或采木梓,從不空手而歸。夏天我媽熱毒發作,渾身生瘡,沒錢打針吃藥。她總是拉著茵陳蒿,摘下葉子,用水搓洗,然後用菊花莖和金銀花藤洗澡。媽媽有壹張嘴和壹雙手。做事利索,走路是小跑。可惜我媽的優點沒有遺傳給我。我又笨又笨。
父母自己沒上過學,還受過文盲之苦。再苦再累也要送孩子上學(他們八個只有二姐沒上學)。我的兄弟們都是小學畢業。母親常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的兄弟們都是學徒,他們很節儉。逢年過節,他們還要請師傅的飯,辭掉師傅的年。
幾個兄弟相繼到了談戀愛的年齡,母親已經托人幫哥哥介紹了。如果公婆來探望,她總是盡可能地善待他們,生怕稍有疏忽會影響兒子的婚姻。那時候我還不懂事,看到哥哥的公公婆婆來了,高興的不得了。我想,今天終於可以幹壹頓了!平時總是喝清水粥,爸爸也說了:正在讀書的孩子沒事幹,要少吃點,讓哥哥姐姐吃飽掙工分。
1974年9月20日,三哥和三嫂結婚了。那時候我6歲。我清楚地記得,九月初,父親白天在壹個小團隊工作。飯後,他拿著棍子向外面的親戚朋友借錢。當時大家都有麻煩了。父親連續跑了好幾個晚上,都收不到彩禮和六套衣服。我爸媽無奈的說:我頭疼,現在要把豬賣了。19年9月的早上,父親在街上撿了幾十斤肉。晚上,我親眼目睹媽媽用壹個菜碗為第二天的客人量好所有的菜。只有把它們切成小四方塊,用細脂量了壹下肉,我看到媽媽皺著眉頭,低聲對自己說:實在沒辦法,只有壹起切壹些robidin。那天晚上,我又聽到我媽嘆氣,看到她在廚房案板前來回踱步。最後,她坐在竈門口的小板凳上,用火鉗在地上畫畫。她整晚都沒睡覺。
小學壹年級寒假的時候,右耳突然紅腫發炎,疼得捂著耳朵打轉,沒錢治療。母親急得團團轉,問了偏方。她趕緊拿起鋤頭,跑到池塘邊砸壹塊冰。她毫不猶豫地脫下鞋襪,卷起褲腿,端了壹大碗。她走到池塘邊,把手伸進池塘岸邊的石頭縫裏去摸蝸牛。她起身時,忘了手腳,趕緊掀開蝸牛眼睛上的薄蓋。在口水滴出來的同時,她帶著發燒和疼痛迅速往我耳朵裏塞。每天晚上換壹只新鮮的蝸牛,半個月後真的慢慢好了。我媽看著我面黃肌瘦。我實在想不出什麽辦法。我把碎了的方花圍巾用米篩(沒有全部去殼的米)上的米頭包好,用斧子錘開,掀開圍巾吹去雜質,再用細陶罐煨些油鹽粥。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幾口。那碗粥簡直比美味的食物更好,我永遠不會忘記!
初三暑假的壹天,父親突發奇想,把用了幾年的舊廁所改造成了豬圈。沒過多久,眼睛不紅不腫,突然像針刺壹樣疼,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哭著哭著,幾天幾夜都睡不著。後來在媽媽的精心護理下,眼睛慢慢好了。如果不是有壹個睿智賢惠的母親,也許我早就成了壹個又聾又瞎的殘疾人了!
依稀記得小時候,半夜經常被媽媽紡車的吱嘎聲吵醒。(組長安排先把棉花從棉籽裏滾出來,送到油坊去炒棉籽榨油。種子軋出來的棉花叫凈花,除了上交國家的任務,每家每戶平分2斤。)那時候三姐每天放學回家幫忙搓棉條。用棉條紡母紗。她別出心裁,紡出的紗線又細又勻稱,壹夜之間紡出了好幾個大紗球。現在我忘了我用多少斤線換了壹塊舊布。反正全家人都穿著舊布衣。直到現在,我還有壹件褪了色、打了補丁的舊布夾克,舍不得丟掉。想起晚清翰林院編輯的周壽昌的詩;
袍子依舊節儉,但領子依舊保暖。
重縫不忍輕拆,上面有舊線痕。
1976九月底,我侄子出生了,我媽高興的合不攏嘴。那年雖然早就冷了,媽媽感冒咳嗽不止要錢,堅持洗了幾個月的尿布,最後咳出了肺氣腫。從那以後,每到冬天,媽媽的病就更嚴重了,臉紅脖子粗,張著嘴,氣喘如柴鋸。每次,三姐總是買藥緩解病情。
73歲那年,母親又中風了,生活不能自理。她平時住在二姐家,被她細心伺候。(我覺得兒子沒有討到歡心,我媽為我付出的最多,我回報的最少。苦肉不是好肉!)我偶爾會用滑板車帶我媽來住壹段時間。有時候會用粗話和媽媽強詞奪理,甚至頂撞生病的媽媽。2000年正月初七的半夜,我76歲的母親在我家去世了,結束了艱難的壹生。
那時候孩子條件不好,忙得沒時間盡孝。“這個時候有個女兒總比什麽都沒有強。”我是個不孝的女兒,總以為媽媽是慢性病,不會走那麽快。(我為婆婆的晚年而死,鄰居都說我對婆婆盡了責任。他們怎麽會知道我彌補了母親的愧疚?走的前幾天,我媽還在擔心我。正當兩個好心的鄰居把我母親的壽衣換進棺材的時候,我跪在床前,壹支箭射穿了我的心臟,神情恍惚...
那天晚上,我壹直在我死去的母親的棺材前寫著:
親愛的長輩們,朋友們,親戚們:
今天,群山低頭,河流讓路,天空哭泣。
我善良善良的母親王,出生於1923,臘月二十壹。他於2000年1月7日去世,享年77歲。
母親壹生,不到三朝童養媳,中年喪偶,晚年重病。壹生省吃儉用,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母愛如水,如此溫柔。現在很難看到媽媽的聲音了,唉!唉!只要閉上眼睛,記住...紙短而多愁善感,筆笨拙而思遠,千千萬萬的眼淚難報答母親的恩情!胸口難忍,思緒難脫,話不多。我有權利發泄相思之苦,把抑郁歸咎於自己。
願母親壹路走好,永遠安息。
?孝順:我覺得這是哭。
2000年第壹個月的第八天
人留姓名,鵝留聲音。三兄弟都能結婚生子,說明這個後媽還是挺成功的!現在幾個侄子侄女都很有前途,有的在讀書,有的在服役。有些人從政,有些人經商,...總之有工人,有農民,有商科學生,有軍人。每年清明節,他們首先來到我母親的墳前,恭恭敬敬地磕頭、上香、燒紙錢。母親墳前的鮮花和大理石墓碑上密密麻麻地刻著後人的名字,這是哥哥對繼母的獎勵,是對她生前功績的認可!
我爸媽真是壹對孽債鴛鴦。我媽壹輩子勤勞,講道理。說不完我媽的苦,說不完她日日夜夜對孩子的付出。最後用壹首滑輪的詩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深深的愧疚。同時奉勸各位父母健在的朋友,以我為戒: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我欠我媽壹首詩(滑輪)
我欠母親壹首詩,當晨風吹柳念慈。
寒燈夜填針線,子含鬢絲。
細雨滋潤無數枝頭,我欠母親壹首詩。
墳前綠草如茵,山高水遠。
轉眼年輪半百,我在夢裏看了好幾次善良。
我欠我媽壹首詩。
作者:吳思本,湖北英山人。2月出生,1968,農民工,高中學歷,愛好文學。詩醉我不笑,閑我無憂。現在浙江紹興壹家國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