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為了保證池塘養殖的鯽魚能更好的管理和替代水體,要求池塘面積要合適,不能過大,水深控制在2.5m以內,壹般為長方形,多為東西走向。魚入池前壹定要做好池塘的清潔消毒工作。清理池塘時,主要選擇氯制劑或生石灰等藥物,註意全池潑灑,保證野生魚類和病原體的徹底殺滅,也要用高錳酸鉀浸泡消毒。
3.當水溫平均達到6 ~ 8℃時,可以放養魚類。選擇合適的放養模式,做好品種搭配。池塘鯽魚是否采用間作養殖取決於主品種的數量和面積,要求既不能影響主品種的生長速度,又能合理利用水面,增加效益。壹般放養方式為多品種、高密度,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餌料資源和水域空間,同時還要考慮水質、水深、飼料和肥料。
4.投料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餵料機自動噴灑和人工噴灑。由於魚嘴小而膽小,唇須不能自由伸展,所以吃起來相對溫和,往往需要較長的馴化過程,攝食時間也比其他魚類長,以遵循“少散、慢沙、大面積”的原則。這種飼養方式可以保證池塘裏的魚都吃到飼料,從而生產出規格相對壹致的魚。
5.最好每天巡視池塘三次,仔細觀察魚的攝食情況和水質變化,發現問題立即處理;投料要以“四定”為原則,即定時、定位、定量、定質。腐敗變質的飼料不宜投餵,應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具體投餵情況隨時調整投餵量。每隔3 ~ 5天補充1倍的淡水,保證水體透明度維持在25 ~ 30cm。
6.鯽魚抗病能力強,但經常發生出血性錨頭病。為預防該病,唐倩地區在鯽魚定植後1 ~ 2天,可全塘噴灑2.5%敵百蟲粉。有鯽魚的小池塘,發病季節每半個月應使用90%晶敵百蟲進行全塘噴灑,用量為每立方米0.3g大面積鯽魚混養池塘,在鯽魚快速生長季節,每月1 ~ 2次,每次2天,用筐(袋)懸掛敵百蟲。
7.高產池面積壹般在10畝左右,水深2.5米左右。由於高產池塘中浮遊生物和懸浮有機物的豐富,光合有效輻射很少能傳輸到0.5米以下的水層。因此,應進行機械增氧或溶氧較多的淡水,以改善近底水的溶氧狀況,增加放養量和產量。壹般來說,池塘裏的土壤是沙壤土。
8.水質應呈微堿性(pH 7 ~ 8.5),硬度5 ~ 8,透明度約30 cm,溶解氧3 ~ 6 mg/L..放養前,應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修整堤岸,並使用生石灰等藥物殺滅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