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高血壓”?我們必須從血壓開始。
血管是非常有彈性的管道。血液在這些管道中運行,血液會對血管產生側向壓力。這種壓力是相互的,血管對血液的作用力也是反方向的。正是這種壓力促使血液前進。高血壓是血管側壓增加。
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根據2013至2014的監測數據,估計我國約有2.9億人患有高血壓。這個數字很可怕,也就是說五個人中就有壹個人患有高血壓,而這組監測數據已經過去了67年,現在高血壓的發病率可能更高。了解高血壓已經成為每個人都必須知道的健康知識。今天我們從中醫理論中了解高血壓。
中醫如何認識高血壓?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癥狀,結合患者的舌脈,最後發出藥方。多數高血壓患者起病緩慢,如頭暈、頭痛、落枕、心悸等。嚴重者視力模糊、流鼻血等。這些癥狀往往會在血壓控制穩定後緩解。頭暈、頭痛是高血壓的常見癥狀,中醫所說的頭痛、頭暈包括部分高血壓患者。
《黃帝內經》中有壹句話:“壹切風眩歸肝”,肝風內動,直達頭部,最常引起頭暈頭痛。由此可見,古代醫家已經認識到肝是眩暈的所在。所以現代說起高血壓,很多醫生的第壹反應都是肝風內動。
中醫稱肝為“將軍”,將軍脾氣急躁,但粗中有細。肝臟負責梳理人體的正氣。胸悶氣短、情緒不佳、急躁易怒往往是氣滯的表現,即肝功能異常,氣機不能暢通。肝掌管氣的運行。再進壹步,就會生氣,時不時撞壹下腦子,頭暈頭痛。就像我們生氣的時候,也會頭暈,頭疼。這是肝氣上湧的表現。
肝氣上沖有兩個機制。壹種是肝血腎精撐不住肝氣,導致肝氣暴漲,沖向大腦。男人的陽就像壹個氫氣球,隨時準備飄走。是繩子的作用把它牢牢的握在手裏。另壹個是因為肝氣太旺,熱氣球太大。即使有繩子,它也會把人帶到空中,進行壹次浪漫的太空飛行。
物理學上有壹種現象叫“熱脹冷縮”,中醫上叫“寒引收縮”。寒冷會引起人體的各種收縮。當人的血管受到寒冷刺激時,也會收縮,血量不變,自然會導致內壓升高。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溫經通脈的藥物,趕走體內的寒邪,使血管變得柔軟有彈性,這樣血壓就可以下降。
為什麽血瘀會導致血壓升高?血瘀是體內的“壞血”,中醫稱之為“杯”。要麽是血,要麽是血瘀。淤血在血管裏會引起疼痛,經常刺痛,部位固定。留在血管裏會阻礙血液流動,就像用手堵住水管壹樣,水管壓力自然會上升。除了這些,女性患者還可有血塊增多、痛經、老年斑等表現。治療血瘀,當然要活血化瘀,疏通血管,讓血流通暢,血壓自然就下降了。
血瘀會影響血液循環,產生高血壓。水是如何升高血壓的?我們都知道水可以自由通過血管,滲透壓的增加會使血管的容積增加,自然導致血壓升高。中醫沒有這個概念,但是有類似的理論。《金匱要略》中記載“血不利則水”,“水不利則血”。當這兩種功能失衡時,它們可以相互轉化。其實就是血管內外水的變化。
當體內津液過多時,就變成病理性的“水濕痰”,堵塞血管,使血流不暢,於是血壓升高,進而表現為高血壓。這種病理的治療自然是調節身體的水液代謝,排除廢水,使水代謝正常,最終使血液通暢,血壓降低。
氣血不足是人體氣血兩虛,常表現為氣短、乏力、心慌。按照這個思路,血壓要降低,這是壹個非常靜態的認知,而人體不會壹直變化,正常人體的狀態是動態平衡的。氣血不足雖然可以表現為低血壓,但氣血不足也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這就是虛所導致的“虛標實”。氣血瀦留不佳也會導致壓力增大。
對於氣血兩虛引起的高血壓,需要補氣血。氣血充足後就會正常運行,循環後血壓會下降。這也是為什麽有的研究表明黃芪可以降低血壓,有的研究表明黃芪可以升高血壓。為什麽藥物有兩面性?正是因為氣血不足,血壓才能降低和升高。血壓只是表象,氣虛才是人體的狀態。如果這種狀態得到改善,低血壓可以上升,高血壓可以下降。
高血壓不可怕。要正確認識,科學預防。如果看不到血壓暫時升高,我們就會認為自己得了高血壓,更不要說因為擔心而整天抑郁不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