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部分的上鼓室穿孔可通過穿孔引入上鼓室。邊緣穿孔常見於張力部的後方和上方,穿孔邊緣與骨性鼓溝之間無鼓膜。邊緣性穿孔是由急性壞死性中耳炎引起的,它破壞了大面積的鼓膜,包括鼓膜環和中耳粘膜。這種穿孔可伴有聲音性耳聾和耳漏,如中樞性穿孔。與中央穿孔相比,邊緣穿孔更容易產生迷路炎、面癱、顱內化膿等並發癥。
松弛和邊緣穿孔常與膽脂瘤有關。在急性壞死性中耳炎的愈合過程中,殘留的粘膜上皮層和外耳道復層鱗狀上皮可遷移覆蓋暴露區。復層鱗狀上皮壹旦長入中耳,就開始脫落並積聚形成膽脂瘤。膽脂瘤也可由松弛部復層鱗狀上皮基底層增生、松弛部或張力部鼓膜進行性內陷及中耳長期感染引起的鱗狀化生而形成。上皮脫屑以同心層的方式不斷擴大。
慢性中耳炎是由急性中耳炎發展而來的長期病理過程,常伴有鼓膜穿孔,中耳流出膿液,故又稱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從專業的學術角度來說,慢性中耳炎只是壹個統稱,因為它不能代表不同的病變,而這些不同的病變原則上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從實際出發,根據慢性中耳炎的不同發展規律,分不同類型再進行處理是合適的。慢性中耳炎的分類壹般可分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包括單純性、骨髓炎型和膽脂瘤型)和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後者又可分為滲透性中耳炎、殘留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和橡膠耳。其癥狀因分類而異。比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主要癥狀是流膿,伴有聽力下降。膿的性質可分為膿性和粘質。例如,帶有惡臭的膿性分泌物通常提示膽脂瘤的形成。如果粘液膿性分泌物沒有臭味,可能屬於慢性單純性中耳炎。
3最好是食療;
1)將糖冬瓜30克、新鮮九龍土主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服。
服用5天。這個方子對慢性中耳炎比較好。
(2)薏苡仁18g,金銀花12g,柴胡9g,鱉甲15g,紅糖適量。
柴胡、鱉甲煎取汁,與另外兩種粥同服,每日1劑,連服5劑。
4.外部治療和自我治療
(1)取1個蛋黃,放在鍋裏(不要用鐵鍋)加熱壹會兒,然後濾去油,以防煎的時候。
可樂。冷卻後,服用滴耳油,每次3滴,每天2次。
(2)蚯蚓5條,剖開,洗凈,放約10g白糖,30分鐘後用幹凈紗布過濾掉。
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鮮豬膽汁(或雞膽汁)50克,冰片5克,滴耳液。
(4)撒壹點爛耳朵,往耳朵裏吹,壹天三次。
(5)生蒜2個,絲瓜1個,* * *搗碎,用布包好,擠幹,滴下,每次3-4滴,每日3次。
時間。
(6)用少許冰片澆核桃仁,滴入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