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想到暑假,奶奶就拿我二姨當反面教材,鼓勵我做飯。妳看,妳二姨不會做飯,妳舅舅還在家做晚飯。所以我很容易得出結論,不是更好,還是有現成的飯吃。任奶奶流露出鐵不成鋼的不可思議的恨意。現在我覺得,勸人家學做飯,也不會讓奶奶這麽說。當妳離家很遠的時候,妳仍然可以做自己家鄉的菜。在自己的小廚房裏,吃著這道充滿回憶的菜,即使在市中心,也不會覺得繁華落寞。
第壹次背著包的,就是這個面條和老姜。我父親從壹個熟悉的老藝術家那裏買了面條。老姜片是爺爺奶奶用刨花壹片壹片做的,春節前天天曬太陽。
說起生姜,它在臺州有著獨特的地位。臺州有很多帶姜的食物,也是臺州媳婦的必備食物。姜湯面、姜茶、姜炒飯、紅糖姜茶、姜汁拌雞蛋,好吃到臺州人簡直做了壹個姜食“軍團”。
臺州人不吃辣。我在外面流浪了很久,喜歡在做好的菜裏加壹點辣椒。我剛放下壹個,我奶奶就驚呼,哦,這要辣了!偶爾,我會在菜裏多放壹點胡椒。我和我姐還沒嘗到辣味,我爸媽就已經坐立不安了!
我有壹個外地的朋友,曾經去浙江壹個朋友家做客。她朋友的媽媽很熱情,但是江浙菜都是甜的,所以她朋友的媽媽準備了幾瓶老幹媽,幾個外地的朋友壹瓶。在臺州人眼裏,老幹媽是壹種知名的、“好吃”的辣椒醬。
臺州人不能吃辣,但臺州人“嗜姜”。比如壹碗姜湯拌面,半壺老姜片至少要煮2個小時才夠味道。有時候姜片不夠,我媽還是覺得不太辣,然後勉強補了壹些快速的“姜汁”,壹次半瓶。感覺再倒壹瓶姜汁就白買了,總是有點生氣。
將煮好的生姜撈出,水煮泡至鮮嫩,切碎,打入雞蛋,做成姜渣雞蛋,放在面湯上。煮老姜湯,加上事先用黃酒泡過的蝦米,還有鮮蝦、肉絲、筍絲(茭白絲)、香菇幹、豆腐皮、小青菜(菠菜)、蛤蜊等。吃面的時候,喝壹口湯,嚼壹口姜蛋,打個鼾,把肉絲和白絲豆腐皮的面攪壹攪,妳會覺得整個山河歲月都在壹口之中。
所以,當我第壹次在深圳自己煮這碗面的時候,辦公桌準備的材料讓我這個以為午餐只是簡單的壹頓飯的新家庭大吃壹驚。
姜炒飯的地位可以和楊梅相提並論。頭疼腦熱感冒拉肚子,壹點點姜炒飯煮的稀飯,喉嚨裏壹碗,睡的飽飽的。第二天,我是壹個充滿活力的英雄。
姜炒飯也是我從臺州到其他地方都沒見過的美食,而且就算臺州本地也沒太商業化。除了在家裏,很難找到壹碗姜炒飯。相比浙江其他地區,可以有正宗的聊天聊以自慰,但是姜炒飯的痕跡很難找到。
將炒鍋放在爐子上加熱,直接放入秈米,將生米翻炒,然後放入事先在陰涼處煮好的老姜片反復翻炒至米面焦黃。火了之後,妳基本上發現胳膊已經是別人的了。有的地方會說老姜片用黃酒浸泡後陰幹,但我家應該不會用黃酒。這種炒飯會儲存起來,每天不吃。偶爾感冒了,身體不舒服,拿出來熬個粥,加點紅糖,久而久之沈澱下來的姜香會越來越鮮。
現在在臺州的菜市場,逐漸可以看到鮮榨姜汁在壹個明顯的地方壟斷了壹個鋪面。姜汁雞蛋和黃酒雞蛋壹樣,壹般都是長輩的食物。但是,像我這種從小就能討爺爺歡心的孩子,總能利用機會撈點好處。
但是,在物質豐富的時代,這只是沒有刻意想到給孩子。孩子喜歡吃,家裏有核桃,會專門轉給孩子吃。但是剝核桃、劈核桃真的是壹件很辛苦的事情。妳可能整晚都會得到壹小碗核桃。用核桃、姜汁、雞蛋、紅糖做壹個小鍋。吃壹會兒,搗核桃辛苦壹晚上。
姜汁有時候會換成黃酒,但那不是姜汁拌雞蛋。姜汁拌雞蛋。好像雞蛋是主角,但是味道絕對是姜汁,材料絕對是核桃。這是家裏的慣例。
我現在很想念遠方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