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五毒是什麽?

五毒是什麽?

五毒指的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合稱為五毒動物;佛教中的五毒是指貪、怒、癡、慢、疑五種習慣。另壹種說法是指石膽、朱砂、雄黃、刺石(即磁石)、鈣礬石。

五毒的由來:

“五毒”壹詞最早出現在《李周天官》中,說:“凡愈傷者,以五毒攻之。”這裏的“五毒”不是指動物,而是指五種礦物藥材,即膽結石、朱砂、雄黃、樊氏、刺石。其中石膽是金傷邪毒之主;丹砂養神安神,益氣明目,治風濕及各種腫毒;雄黃鼠瘺惡性瘡;氧化鋁石主要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刺史主要用於風濕麻痹。雖然被稱為“五毒”,但並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比如朱砂和刺石,毒性都不是很大。

據民間傳說,動物界的“五毒”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人們認為五月是“五毒”出現的時候,民謠說:“端午,天氣炎熱,“五毒”醒,不得安寧。”所以端午驅走“五毒”,有礙防病。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用各種方法來防止“五毒”的危害。壹般在屋內貼壹張五毒地圖,在紅紙上印上五毒,然後在五毒上紮上五根針,即把毒物刺死,不能再猖狂。

佛教認為貪、怒、癡、慢、疑是五種習慣。這五種習慣會像五毒壹樣阻礙我們的本性,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修行就是要根治這五個習慣,根除我們煩惱的根源。

五種有毒礦石:

1.石膽:

膽礬的別稱。《本草·玉部·石膽》:“石膽味酸,微寒。主要視力,眼睛疼,抽搐...壹塊石頭。”金章華《博物誌》卷九:“魏文帝黃初三年,武都西校尉王保獻石膽二十斤。”《宕昌北史傳》:“孝時遣使往子喬,以朱砂、雌黃、白石膽百斤為酬。”李明時珍《本草綱目·施思史丹》:“石膽出周浦山,鴨為上,俗謂膽礬。”

2.朱砂:

它是硫化汞(HgS)礦物。它含有86.2%的汞,是煉汞的主要礦物原料。它的晶體可以作為激光技術的重要材料。也是具有鎮靜、安神、殺菌作用的中草藥。中國在古代將其作為煉丹的重要原料。過去以郴州(今湖南沅陵)出產的質量最好而得名。晶體屬於三方晶系,與等軸晶系的黑辰砂同質。常為菱形或短柱形;常見於雙壓電晶片。平行圓柱完美分裂。聚集體呈粒狀、塊狀或膜狀。莫氏硬度為2.5,比重為8.10。純朱砂是鉆石光澤,朱紅色;含雜質時,光澤暗淡,呈紅褐色。它是典型的低溫熱液礦物,其成因與現代火山作用有關。

3.雄黃:

雄黃是壹種硫化礦物雄黃。雄黃為溫藥,味辛。歸肝、大腸經。有毒。雄黃的成分包括二硫化砷、三氧化二砷和五氧化二砷。二硫化砷是主要活性成分。

4.詞史:

此石為塊狀集合體,不規則或略呈方形、棱角狀。灰黑色或棕色,黑色條紋,金屬光澤。重量大,質地硬,斷面不規則。磁性的。又腥又無味。它是壹種氧化物礦物尖晶石磁鐵礦。磁鐵性寒,味鹹。心、腎、肝經。瓷石的化學成分包括四氧化三鐵、磷、錳、鈣、鉻、鋇、鐵、鎂、矽、鉛、鈦、砷。

5.鈣礬石:

明礬石是礦物明礬石經過加工提煉後的結晶。主要化學成分為十二水硫酸鋁鉀,外用可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化痰。

民間五毒:

1.蜈蚣:

很多人看到蜈蚣都會起雞皮疙瘩。這不僅是因為蜈蚣有毒,還因為蜈蚣有很多條腿,在民間也被稱為“百足蟲”。農村常見的蜈蚣有三種:黑頭、綠頭、紅頭,都是有毒的,體積越大毒性越強。別小看蜈蚣是食肉動物,雖然個頭不大。它通常在晚上出來覓食,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

2.毒蛇:

農村的蛇很多,大部分是無毒的,但也有壹部分是有毒的,比如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等。,而且五毒也不是指某壹種蛇。凡是農村常見的毒蛇,都是五毒之壹。

3.蠍子:

在民間,蜈蚣、毒蛇、蠍子是常用來釀酒的主要成分。許多老農民過去喜歡捕捉這些動物來釀酒。與其他動物相比,蠍子傷害人的頻率最高。這在壹些潮濕陰暗的地方很受動物歡迎,以前在農村很多老房子裏很常見。而且,蠍子是食肉動物。它們不僅吃蜘蛛、蟋蟀和其他昆蟲,還吃壹些蜈蚣。蠍子比蜈蚣還毒!

4.壁虎:

古人認為壁虎尿有毒,眼瞎耳聾。當它滴在人身上會引起潰爛,如果它吃了壁虎爬的東西,就會中毒而死。壁虎爬到人的耳朵裏,尾巴就會脫落,就會導致耳聾。但其實壁虎毒性確實很小,但能祛風定驚、解毒散結,可用於治療破傷風、中風後癲癇、淋巴結核、疼痛難忍等。

5.蟾蜍:

蛤蟆就是很多人常說的癩蛤蟆,民間有“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說法。雖然這種動物看起來很像青蛙,但是它的皮膚上有很多坑洞,看起來很醜。其實蛤蟆雖然不好看,但是吃害蟲和青蛙壹樣有益,蛤蟆還被廣泛入藥。裏面全是寶藏。蟾酥及從中提取的蟾酥對多種疾病有治療作用,尤其是癌癥。

佛教五毒:

1.貪婪:

對愛情的貪婪,貪婪,貪婪,貪婪。為了五欲六塵,名利,物質享受,過度貪婪,舍不得給別人好處,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害人害己,做出不自然的事情。貪、睡、喝、玩、名、利、樂,都是貪的具體表現。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貪婪的習慣,只是貪婪的對象和程度不同而已。即使修行的人,學佛的人,享受功名的人,還是會貪家庭,貪子孫,甚至貪佛教,這也是貪。看看這世上多少痛苦和煩惱,多少悲歡離合,無非壹個字“貪”!所以學佛修行,首先要治療的對象是“貪”。

2.陳:

怨恨和仇恨。遇到逆境、困難、挫折,或者受委屈、受不了、生氣,或者生氣、打人、傷害別人,都是怨恨的表現。我們通常說“沖動是魔鬼”,這是工作中的憤怒,憤怒壹輩子往往會導致可怕的後果。佛教裏常說:“心壹生氣,萬道開。”壹個人壹旦生氣,頭腦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原有的智慧全部消失,就會做出令人後悔的愚蠢行為。

佛教經常講“燒Kutokuhayashi”。這種“怨恨”就像壹場大火。過去積累的壹切功德都將在壹場大火中付之壹炬。這個很好理解。比如妳在單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但是有壹天,為了壹點小事,妳和老板發生了爭吵,吵得很兇。這樣壹來,妳過去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直接被老板炒了。

3.妄想:

愚昧無知,沒有智慧。無知,不辨是非,詆毀聖賢,不斷生邪見,是愚蠢的。世界上的人最大的愚蠢,就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把自己壹廂情願的想法當成真理,認為古往今來的聖賢都不如他睿智,喜歡以裁判自居,對聖賢的教導進行批判和批評。正是因為無知,所以對世界的各種貪欲增加了。得不到就會有恨意。所以貪婪和無知是人煩惱的根源。

4.緩慢:

傲慢,看不起人。正是因為無知,才更容易自大,傲慢,自大。看到別人不如自己,或者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超過自己,就會表現出輕蔑的態度。這種人眼裏只有自己,總能找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借口,總能找到自己高人壹等的理由。總之,不管怎樣,他是世界第壹,他有失敗的理由,別人成功是幸運的。

5.懷疑:

懷疑或不相信。因為愚蠢自大,他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有懷疑,他會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任何聖人的理論,佛教的道理,甚至世間所有的道理。這樣壹來,自然更受阻礙,視聽被阻隔,更容易滋生邪見,制造層出不窮的惡行。

  • 上一篇:?中藥敷臍治療小兒常見病
  • 下一篇:用東西泡白酒對身體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