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治療雞痢疾?

如何治療雞痢疾?

傳染性法氏囊病;;IBD)1。臨床癥狀(1)雞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縮頸、頸毛倒豎、腹瀉、虛脫等癥狀死亡。(2)1 ~ 2日齡雞死亡,4~7日齡死亡率達到高峰,隨後逐漸恢復正常。(3)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約為20% ~ 30%,但也達到50% ~ 60%。2.解剖病理變化及診斷(1)死雞表現為嚴重脫水,腿部肌肉和胸部肌肉可見大出血點或出血塊。(2)法氏囊大,化膿,有時出血。(3)腎臟腫大和尿酸沈積。(4)腺胃和肌胃交界處的粘膜有時會出血。(5)由於發病迅速,高死亡3-4天後迅速恢復。以上癥狀可診斷為法氏囊大量化膿、出血、萎縮。3.防控(1)要註意場地衛生,加強消毒防疫。(2)肉雞在1周齡和2周齡時使用活疫苗飲水。(3)種雞和蛋雞應在壹周、兩周、八周、十二周、十八周和產蛋後每三個月進行壹次強化。傳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性傳染病,主要危害雛雞。該病由科斯格羅維於1957年在美國特拉華州岡伯勒的肉雞群中首次發現,故又稱岡伯勒病。根據腎小管變性等嚴重腎臟病變,將該病命名為“禽腎病”。Hitchner在1970中提出,為了避免壹種以上疾病引起的混淆,稱之為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壹、病因?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屬於雙RNA病毒家族。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IBDV有兩種大小不同的顆粒,大顆粒約為60nm,小顆粒約為20nm,均為二十面體立體對稱結構。病毒顆粒沒有包膜,僅由核酸和衣殼組成。核酸是雙鏈二段RNA,其衣殼由壹層32個衣殼以5: 3: 2的對稱形式排列而成。?病雞舍內的病毒可存活100d以上,病毒耐熱、耐日光、耐紫外線。56℃加熱5h後可存活,60℃存活0.5h,70℃迅速失活。病毒耐酸耐堿,pH2.0在1h後不滅活,而pH12被抑制。這種病毒對乙醚和氯仿不敏感。用3%煤酚皂溶液、0.2%過氧乙酸、2%次氯酸鈉、5%漂白粉、3%石炭酸、3%福爾馬林和0.1%氯化汞溶液可在30分鐘內滅活病毒。二、流行病學?IBDV的自然宿主只有小雞和火雞。從雞身上分離出的IBDV只感染雞,但火雞不會生病,但它能引起抗體產生。同樣,從火雞身上分離出的病毒只能感染火雞而不能感染雞。不同品種的雞容易感染。母源IBD抗體陰性的雞在1周內即可感染,母源抗體陽性的雞多在母源抗體降至較低水平時感染。3 ~ 6周齡的雞最易感。也有15周齡以上雞的報道。該病壹年四季均可發生,無明顯季節性。?病雞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雞是主要傳染源。雞可通過直接接觸和汙染IBDV飼料、飲用水、墊料、灰塵、器皿、車輛、人員、衣物等間接傳播。,而老鼠和甲蟲也能間接傳播。有人從蚊子身上分離出壹種病毒,這種病毒被認為是自然減毒的IBDV病毒,表明病媒昆蟲可能參與了疾病的傳播。該病毒不僅可以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傳播,也可以通過受汙染的蛋殼傳播,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通過雞蛋傳播的。此外,還可以通過結膜傳播。?壹般此病發病率較高(高達100%),但死亡率不高(大多在5%左右,也有高達20% ~ 30%的)。當衛生條件差,並伴有其他疾病時,死亡率可上升到40%以上,在雛雞中甚至達到80%以上。?該病的另壹個流行病學特征是,發生該病的雞場常出現新城疫、馬立克氏病等疫苗免疫失敗,這種免疫抑制現象常導致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IBD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因感染雞的年齡而異。新生雛雞感染IBDV最為嚴重,可導致法氏囊壞死性不可逆病變。雞感染IBDV病毒後1周齡或母源IBD抗體消失後,其效果降低。三、臨床癥狀?該病潛伏期2 ~ 3天,易感雞感染後突然發病。病程壹般在1周左右,典型感染雞死亡曲線呈峰值。病雞的早期癥狀之壹是部分病雞啄肛,然後病雞腹瀉,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樣的稀便。隨著病程的發展,食欲逐漸消失,頸部及全身顫抖,病雞步態不穩,羽毛蓬松,無精打采,臥不動,體溫常升高,泄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汙染。此時,病雞嚴重脫水,腳趾和爪子幹燥,眼窩凹陷,最後衰竭而死。急性雞在1 ~ 2天出現癥狀後即可死亡,雞的死亡高峰達到3 ~ 5天,之後逐漸減少。在首次發病的雞場,多為顯性感染,癥狀典型,死亡率高。以後發病多轉向亞臨床型。近年來發現,壹些I型突變引起的疾病大多為亞臨床,死亡率低,但引起的免疫抑制嚴重。第四,病變?死雞的肌肉
  • 上一篇:有哪些養胃的水果?這七種水果最養胃。
  • 下一篇:男性朋友去除皺紋的壹些好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