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雲回望九連山。
總覺得九蓮的美不屬於這個世界,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表達。
此刻,景點觀光車正歡快地行進在蜿蜒的山路上。坐在車裏,濕潤的山風在耳邊低語,濃濃的綠色在眼前蔓延。這兩個V形的峽谷就像兩條龍繞著群山飛翔。左邊叫西連峽谷,因山谷上端與九連臺西連寺相連而得名,右邊叫猴子峽谷,因成群的太行猴子在山谷中嬉戲多年而得名。山谷相鄰,水映青山,漫山遍野的雲霧如龍盤旋。壹幅“九峰捧蓮”的美景呼之欲出。身臨其境,如在畫中遨遊,憑空多了幾分向往,忘物忘我。
清初學,古琴傳人,清康熙二十壹年(1682)進士孫艷,在《九蓮八首》中稱贊“煙雲迷離回首”,說“寂莫無邊”。孫艷是保定的老鄉。他的祖父是明末清初的理學大家孫奇峰。其祖父從直隸保定府容城縣遷到河南衛輝府輝縣蘇門山。他在輝縣夏風村教書20多年,孫艷也走遍了九連的山水。
九連的靜,是因為美。是壹種“靜靜的看著美女梳妝臺”。就好像美感會在壹息之間突然消失。於是孫權只好感嘆:“這麽好的山專家是誰?”?也許正是這種“養在內室,無人識她”,讓九蓮的自然美和原始美保持至今。所以壹向以挑剔著稱的韓國遊客,把腳步從喧鬧的張家界、九寨溝移到了九蓮山。他們口口相傳,成群結隊,像發現了壹個新的香格裏拉。還有趕不上早趕不上晚的緊迫感,就像九連山會成為另壹個消失的香格裏拉。
九連山因其九座山峰形似九片盛開的荷花花瓣而得名。999級“天梯”是徒步攀登九蓮臺的必經之路。想爬“天梯”,先逛九蓮池,拾級而上,下到谷底,再繞壹塘,再繞二塘三塘。池塘不大,但水的顏色不同,或藍,或綠,或藍...太神奇了。據說這就是九蓮母親救治百姓疾苦的九色池。藍池可以治皮膚病,綠池可以治不孕,藍池可以治眼疾...就像用虔誠的心編織遊客,沿著小溪漫步,在水中暢遊,踏浪前行。繞池而走,清風滿袖,空氣沁人心脾,泉水叮咚悅耳,小路十八彎,溪水千轉,是壹種享受。
九連山和很多名山大川壹樣,有古寺藏在山中,西蓮寺就坐落在雲水齊飛的九連臺上,被稱為“小西天”。西蓮寺建於唐代。相傳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寶救了她壹命而建。有據可查的歷史是清朝康乾年間。已經是晉冀魯豫壹帶的民間香火勝地,與北京的小西山齊名,被譽為太行南北。西蓮寺雖名寺,但與正規體系不同。有廟無院,以崖為墻,人民廟內同名同居本身就是中國壹絕;至於儒、釋、道三教同堂崇拜,民間寺廟更是難以戴上皇家寺廟才有的黃色琉璃瓦“帽子”。山門上的土地神和席地而坐的觀音就更難找了。
據導遊小李介紹,其實這兩年九蓮山已經風靡中國大部分地區,吸引了無數學者和文人墨客的關註。它被稱為“靈魂的敘事”——壹種獨特的、神秘的、神奇的、神聖的、長久以來不被社會認可的文本、畫面和信仰。“樟樹”信仰是香客祭祀神的儀式。“張叔”的文字和圖片都出自普通香客和信眾之手。他們是“天賜”還是自學成才?是原始信仰的傳承,還是故弄玄虛?褒貶不壹。但有壹個不爭的事實,它的香客遍布半個中國,南太行寺廟那麽多,進山朝拜的人數之和還不如九連多。小李說,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讀書節”。如果妳親眼目睹香客們寫下的賬目,親歷香客們的展覽和支付儀式,聽到信徒們在儀式上的哭喊和誦經,妳會覺得這麽多的奧秘都是不相幹的。妳的心靈早已凈化升華,喪臺空無壹人。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嗎?
山體滑坡裂成“關山”
如果把九連山比作壹個活潑漂亮的豆蔻少女,那麽關山就是壹個橫刀立馬,威風凜凜的將軍。
乘坐景區遊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到達山頂。下車站在逍遙苑觀景臺前。雲中,壹座山峰拔地而起,像壹根天柱,直入雲端;再比如壹個穿著盔甲的將軍,他俯視著整裝待發的大隊人馬。當時在我的腦海和耳朵裏,原來是金戈鐵馬嘶鳴收山,給了我壹個下馬威。
驚訝之余,導遊小李介紹,關山是25億年前山體滑坡、地裂縫形成的地質遺跡奇觀。其雄偉縱深非太嶽可比,其險峻造型可與華嶽比肩。從平原的北面望去,遠看像壹塊巨石拔地而起,東西綿延20多公裏,近看更是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高達250米的天柱,矗立在萬仞的懸崖上;山體滑坡形成的逍遙園,崩塌的巨石東倒西歪,像壹群醉漢;地裂縫形成的壹條天線長達2500米,最窄處只有20厘米。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張亮與關山有著不解之緣。姓姬,是六國時期朝鮮貴族的後裔。他的祖先在韓國生活了三代,秦始皇橫掃六國,統壹天下。背負著民族仇恨和家族仇怨的張亮,壹心要復興國家,揮霍財富,策劃刺殺秦始皇。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周遊列國,到了元陽博浪沙。張刺客大錘攔住秦始皇,驚天動地。但刺殺失手,張亮只好向西北逃到深山裏,住在關山的壹條溝裏,即張良溝,也就是今天的盤古河。相傳漢朝謀士張亮隱居關山三年半,苦學兵法,百家爭鳴,韜光養晦,得了關山山川的靈性,集萬物之精華,終於積累了不少。後來輔佐漢劉邦,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做了壹代漢朝皇帝。與張亮有關的歷史文化遺址分布在谷峰山和張良溝,如卵巢宮、圖書館亭、父親臺、義臺臺、徐馬墳等。以張亮為背景的歷史傳說和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耳邊有傳說,看得見群峰巍然,雲霧蒸騰,群峰無聲。這些是追隨張亮的士兵嗎?聚集在這裏,等待將軍再次點兵?我不敢擡頭,小心翼翼地走過。走下樓梯,身旁的無名灌木、山花、野草都很普通卻很友好,時不時調皮地摸摸妳的胳膊,親親妳的腳。鳥兒站在枝頭清晰地歌唱,蝴蝶和蜻蜓在樹葉間翩翩起舞,萬物壹片翠綠。閉上眼睛,深呼吸,帶著露珠的清新花草,像小精靈壹樣,瞬間跑進了靈魂。那時,我的頭腦和心靈是無憂無慮的。很久沒有享受過這樣的空氣了,很久沒有享受過這樣愉悅的心情了。我恍然大悟,這還是我當初害怕的那個“將軍”嗎?他的“沈默”只是為了讓我們放下內心的喧囂和浮華,靜下心來聆聽大自然的靈動嗎?而我們此刻觸摸到的,是關山最鮮活的靈魂?
隨著山風和蟲鳴,腳步變得越來越快。穿過石柱林,兩座山壁連成壹線,穿過“側身峽”和“壹米陽光”,穿過野竹林,移步到風景處,都在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漸漸聽到了水聲。水聲越來越大。拐了個彎,眼前豁然開朗,紅巖峽谷到了。壹方面,谷壁屹立千裏,臥龍瀑布傾瀉而下,分三段落向盤古河。河水順流而下,三步壹池五步。在紅色的巖石和清澈的水之間,人似乎在壹瞬間變小了,然後又神奇地被投入到關山的巨幅山水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