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類似於古代中醫文獻中記載的癬、金錢癬、筆管癬。如《論癬的病因及癥狀》中記載:“癬如圓紋,四面發紅,亦癢亦痛,內亦有蟲。再如長期癬綜合征:“癬疾之外觀,如錢文皮疹,漸長,或圓或斜,癢痛有闊廓,撓之有汁。" 」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中醫認為這種病是由於自然稟賦未受影響,或者接觸了被感染的不潔之物導致風濕熱復發,是由皮膚引起的。
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皮膚感染小孢子菌、毛癬菌或紅色毛癬菌引起的。
主要癥狀
事件:體癬多見於兒童和成人,股癬多見於男性成人。
易感部位:體癬主要發生在面部、頸部、軀幹和四肢。股癬多見於腹股溝、會陰及* * * *周圍。可以形成環,也可以形成同心環。
皮損特征:癬皮損為圓形或硬幣狀紅斑,數目不定,皮損中心常自愈,周邊活躍,有炎性丘疹、水皰、結痂、鱗屑。股癬是壹種邊緣清晰,略隆起的紅斑,逐漸擴大,布滿碎屑,逐漸由紅轉棕或正常膚色。中心自愈,逐漸向外圍擴展,邊緣有明顯的炎癥、水皰、糜爛,上面結痂。
癥狀:癢。
病程及預後:經過壹個緩慢的過程,夏秋季較重,冬季減輕,次年再次發生。
診斷要點
位置(面部、軀幹或腹股溝)+皮疹(邊界清晰、邊緣略隆起、輕微脫屑的環狀紅斑)+癥狀(瘙癢)+實驗室(真菌顯微鏡檢查陽性)。
辨證
紅癬:炎癥不足,患處皮膚呈磚紅色,邊緣無炎環,不癢。
脂溢性皮炎:皮損為毛囊性丘疹或暗紅色斑點,覆蓋油膩鱗屑,真菌檢查可鑒別。
中國傳統療法
辨證論治:本病壹般不需要內服中藥
外部治療:
1.土槿皮30g,百部30g,蛇床子15g,50%酒精240ml,浸泡3晝夜,過濾外敷,每日2次。
2.羊蹄根60克,50%酒精240毫升,浸泡3晝夜,過濾外敷,每日2次。
西醫治療
外用用藥:1%克黴唑乳膏外用。外用復方苯甲酸醇。10%十壹碳烯酸醇。5%月桂醇。10%硫磺乳劑。
系統藥物療法
1.口服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2次,療程7天。
2.口服特比萘芬250 mg,每日1次,療程1 ~ 2周。
筆者認為,本章提到的兩種疾病的難點在於如何預防疾病的復發。患者應註意衣著整潔,避免與其他患者或患病動物密切接觸,避免使用患者用過的毛巾和浴盆,避免服用影響機體抵抗力的藥物,如皮質類固醇,及時治療糖尿病等原有的消耗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