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noma[中醫術語考試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總結出走馬羅(noma[1])是疾病證候的名稱[2]。是指主要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潮熱、進食困難、齒間出血、牙齒松動、牙齒紫黑,甚至腹瀉、膿血便、濕癢生瘡的營養不良[3]。鄒媽牙骨骺的簡稱[2]。
4癥狀《正宗外科學》卷十壹:“據說病情迅速,晚期無法治療。是痘痘的殘毒,還有雜病,甚至發燒。剛開始牙齦爛,後來又黑又臭,甚至牙齦脫落,牙齦黑爛;沒幾天,我就嘴唇破了。”
《景嶽全書雜證莫》:“馬若跑,齒齦爛掉,牙齒脫落。急說妳是從妳的馬那裏跑出來的。這個罩子裏充滿了熱和毒。”
患牙骨骺,發病快,像馬[2]。多見於兒童。起初,齦緣或頰部堅硬、腫脹、疼痛,然後腐爛變灰,再變成黑色,流出紫黑色的血。這時候又因其惡臭而被稱為臭的[2]。局部有點痛和癢。如果潰爛加深,會在鼻翼兩側或面頰、嘴唇周圍出現青褐色,甚至嘴唇腐爛,腭部斷裂,牙齒陷入面頰,鼻梁塌陷[2]。
5病因病機多為胎毒,大病後流行疔瘡,或青春痘殘毒不清,為外感邪氣,積毒攻齦所致[2]。
焦《喉科枕秘》:“此病肥甘,陽明胃經濕熱,故發。牙床爛了,瞬間就黑開了,很快就遭殃,故名“鄒媽”。更有甚者牙齦脫落,牙根又黑又臟。沒幾天,他們就破了嘴唇,走進了喉嚨。”
6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