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感受風、寒、濕,引起身體疼痛或體重、關節疼痛及屈伸不利的疾病。見《金匱要略·痙濕辨證論治》:“病人滿痛發熱,日甚劇,謂之風濕。這種病是因為刮風出汗,或者長期受涼引起的。可用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風濕,脈沈,汗出惡風,以季芳黃芪湯為主."“風濕互搏,關節又痛又痛,不能屈伸。離得近,就會出現痛劇,出汗氣短,小便不利,惡風不想脫衣服,或者身體微腫。以甘草附子湯為主。”
②感受風濕引起的各種疾病。《論風病的病因和癥狀》:“風濕是由風氣和濕氣引起的。它的形狀使人懶惰,精神混亂。如果持續時間長了,還會讓人的肢體動作變慢。進藏的時候都是啞巴,不收壹口氣。或者腳無力,變成腳氣。”
風濕病包括多種疾病,是指目前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研究清楚的壹大類全身性疾病,主要損害滑膜、軟骨、骨骼、關節、肌肉和韌帶,可侵犯多個系統。過去,它被狹義地稱為“腋窩病”和“結締組織病”。
疾病分類
風濕免疫科
疾病描述
風濕病是指醫學上不明原因的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慢性疼痛。風濕性疾病是指壹大類病因不同但相同點是涉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滑囊和筋膜的疾病。關節疾病除疼痛外,還伴有腫脹和運動障礙,呈慢性發作和緩解過程,部分患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內臟衰竭。
風濕病的分類
目前風濕病的分類主要有:自身免疫性風濕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內分泌代謝性風濕病(如痛風)、感染性風濕病(如結核性關節炎)、退行性風濕病(如骨質增生性關節灸)、遺傳性風濕病(如棕黃色病)等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風濕病涉及的範圍很廣,幾乎涉及所有的臨床學科,如內科、骨科、皮膚科、口腔科、眼科、放射科等。,也是臨床免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濕病與基礎醫學中的免疫學密切相關。目前,除經典方法外,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已廣泛應用於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並在基因水平上開展了研究工作,這預示著風濕病中的壹些疑難問題將有所突破。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壹種慢性復發性疼痛性疾病,主要由全身性關節炎癥引起。是壹種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時間可數天、數周或數月,活動程度不同,常累及生命,導致長期疼痛,或僅因關節組織腫脹、擴張而出現局部疼痛,僅在關節活動時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發病常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熱、乏力、飲食不佳、全身不適等。,嚴重者可伴有貧血。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疾病,常呈對稱性,累及小關節。手的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和足的常見趾關節最為常見,嚴重影響肘、肩、踝、膝等大關節和脊柱關節。晚期患者主要是關節脫位、半脫位、異常改變、活動嚴重障礙,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癥狀和體征
壹、聯合演出的特點:
(1)關節疼痛。
(2)晨僵患者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休息,關節粘滯僵硬,運動後可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持續數小時,而在其他關節炎中持續時間較短。
(3)疼痛的關節常出現關節腫脹、壓痛,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癥的征象,其程度隨炎癥的嚴重程度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大引起。骨增生性肥大在骨關節炎中更常見。
(4)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是指關節失去正常形狀和活動範圍受限,如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尺骨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變化與軟骨和骨骼的破壞有關。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系統癥狀的特點:
需要掌握關節外其他系統的表現才能診斷。比如臉頰出現蝴蝶疹,蛋白尿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皮疹提示銀屑病關節炎,大量齲齒提示幹燥綜合征。
患者的發病年齡和性別也有助於診斷。比如強直性脊柱炎多見於年輕男性,系統性紅斑狼瘡多見於育齡女性,痛風多見於中年男性,骨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人。
疾病的病因
根據引起這類疾病的不同原因,分類如下:
第壹,彌漫性結締組織
(1)類風濕性關節炎
(2)幼年關節炎(1)全身起病,(2)多關節,(3)少關節。
(3)紅斑狼瘡(1)是盤狀的,(2)全身性的,(3)藥物誘導的。
(4)硬皮病
1,局部(1)線性,(2)斑片狀。
2、系統性硬化(1)彌漫性硬皮病,(2)脊綜合征,(3)化學物質(或藥物)所致。
(5)彌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6)多發性肌炎
1,多發性肌炎
2.皮肌炎
3.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惡性腫瘤有關。
4.兒童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血管疾病有關。
(七)壞死性血管炎及其他類型的血管疾病。
1,結節性多動脈炎
2.變應性肉芽腫
3.過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過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癥,(4)惡性腫瘤相關,(5)低補體血管炎。
4.肉芽腫性動脈炎(1)韋格納肉芽腫,(2)伴或不伴風濕性多肌痛的巨細胞(顳)動脈炎,以及(3)多發性大動脈炎。
5.川崎氏病
6.白塞氏病
(8)幹燥綜合征
1,主要
2.繼發性與另壹種結締組織疾病有關。
(9)重疊綜合征
1,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2.其他人
(十)其他
1,風濕性多肌痛
2.復發性脂膜炎
3.復發性多軟骨炎
4.結節性紅斑
關節炎並發脊椎炎(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強直性脊柱炎
(2)賴特綜合征
㈢銀屑病關節炎
炎癥性腸關節炎
第三,骨關節炎
(1)初級(1)外圍(2)脊柱。
(2)繼發性(1)先天性(2)代謝性(3)創傷性(4)其他關節病。
第四,感染
(壹)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和螺旋體直接引起的。
(2)反應性(1)細菌性風濕熱、亞急性感染性內膜炎和痢疾後,(2)病毒性,(3)疫苗,(4)其他。
動詞 (verb的縮寫)代謝和內分泌疾病
(1)與晶體有關
1,尿酸鈉(痛風)
2、焦磷酸鈣(假性痛風,軟骨鈣化)
3.堿性磷酸鈣(磷灰石)
(2)其他生化異常
1,原發性和繼發性澱粉樣變。
2、血管疾病
3、其他先天性疾病馬凡綜合征、埃-丹二氏綜合征、成骨不全。
4、內分泌疾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
5、免疫缺陷低丙種球蛋白血癥、lgA缺乏、補體缺乏。
(3)遺傳性疾病
1,先天性多關節彎曲
2、多動癥
3.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六、腫瘤
(1)原發性滑膜瘤和滑膜肉瘤。
(2)繼發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和轉移性腫瘤。
七、神經血管疾病
神經關節病
(2)神經關節病
(3)壓迫性神經病
1,周圍神經壓迫(腕管綜合征)
2、神經根壓迫
3.脊髓狹窄
(5)交感反射萎縮
(6)其他雷諾現象(疾病)
八、骨骼和軟骨病變
(壹)骨質疏松癥的系統性和局限性
(2)骨軟化癥
(3)肥大性骨關節病
(D)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大
(5)骨關節炎
㈥缺血性骨壞死
㈦肋軟骨炎
(8)其他
九、非關節風濕病
(1)關節周圍病變滑囊炎、肌腱炎、附件炎和囊腫。
(二)椎間盤病變
(3)原發性腰痛
(4)其他
1,纖維肌痛,纖維織炎
2.精神風濕病
3.局部疼
X.伴有關節癥狀的其他疾病
周期性風濕病
(2)間歇性關節積液
(3)藥物引起的風濕病綜合征
(4)其他慢性活動性肝炎、多中心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外傷等。
從上面的分類可以看出,有些是繼發於病因明確的疾病,如腫瘤、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感染等。內科最常見的風濕性疾病是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和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病理生理學
風濕性疾病是指壹大類病因不同但相同點是涉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滑囊和筋膜的疾病。關節疾病除疼痛外,還伴有腫脹和運動障礙,呈慢性發作和緩解過程,部分患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內臟衰竭。
診斷檢查
(1)自身抗體在風濕病範圍內,臨床上應使用的自身抗體分為以下四類:抗核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血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它在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中具有多種功能。
1,抗核抗體譜。
2.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其他結締組織疾病中也發現了類風濕因子,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征、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和系統性硬化癥。
3.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以正常中性粒細胞為基礎分為C-ANCA(胞質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抗原為胞質內的絲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這種抗體對血管炎的診斷很有幫助,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現在韋格納肉芽腫和丘-斯特勞斯綜合征,而P-ANCA在顯微鏡下可見於結節性多動脈炎、新月體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4.抗磷脂抗體的臨床應用包括抗磷脂抗體和狼瘡抗凝劑。這種抗體出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磷脂綜合征是指伴有抗心磷脂抗體和/或狼瘡抗凝劑的動脈或靜脈栓塞、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等臨床表現,可為系統性紅斑狼瘡之外的原發性。
(2)滑液檢查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滑膜炎。特別是在滑液中發現尿酸鹽結晶或滑液細菌培養陽性分別有助於痛風或化膿性關節炎的診斷。
(3)關節影像學X線檢查有助於關節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還可以隨訪了解關節疾病的演變。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診斷方法,還有其他關節CT、MRI、homovoxel等。
(4)病理活檢所見病變,如狼瘡帶,對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結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唇腺炎、幹燥綜合征及關節滑膜病變、不同病因引起的關節炎有重要意義。
治療方案
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的目的是改善關節和器官的功能,緩解相關癥狀。
壹、藥物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藥物如下:
(1)非自擬消炎藥這類藥物由於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能迅速產生抗炎鎮痛作用,對緩解疼痛有較好的效果,但不能改變病程。臨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2)慢作用抗風濕藥物這類藥物多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壹定的控制作用,但見效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肉註射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性藥物。這些藥物通過不同的途徑產生免疫抑制。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它們通常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雖然副作用越來越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預後作用很大。
(4)腎上腺皮質激素類這類藥物為強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改善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疾病的預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它的許多副作用隨著劑量的增加和療程的延長而增加,應用時要衡量其療效和副作用,慎重選擇。
二、手術治療包括不同的骨科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滑膜切除術等。手術不能治愈疾病,提高關節功能和生活能力。
第三,其他治療,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是綜合治療這類疾病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風濕病學的現在與未來風濕病學是內科所有專業學科中最年輕的壹個。作為壹門獨立學科,在中國只有10年的歷史。風濕病是風濕病中最重要的疾病,都是起源於結締組織和關節的慢性疾病。醫務工作者應該對他們有正確的認識,並給予合理的治療。風濕性疾病大多與自身免疫有關。隨著分子生物技術在免疫學領域的快速發展,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認識以及自身抗體的檢測在臨床應用中也得到了相應發展。治療用新生物制劑得到積極驗證,為風濕性疾病開辟了新的治療方向,從而改善了這些疾病的預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安全提示
風濕病的預防
1,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大有好處,比如保健體操、氣功、太極拳、廣播體操、散步等。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生病,抵禦風寒濕侵襲的能力比沒有進行過體育鍛煉的人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的侵襲
春天是萬物發芽的時候,也是風濕性關節炎的季節。所以要防寒、防雨、防潮,註意關節處的保暖,不要穿潮濕的衣服和鞋襪。夏季炎熱,不要貪涼露,喝冷飲等。秋季氣候幹燥,但秋風涼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其受寒。冬天天寒地凍,保暖最重要。
3.註意勞逸結合
合理飲食,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是加強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基本得到控制,但處於疾病恢復期,常因勞累而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運動和休息要適度。
4.保持正常的精神狀態
有些患者是精神刺激、過度悲傷、情緒低落誘發的。患此病後,情緒波動常加重病情。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壹定影響。因此,保持正常的精神狀態對於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很重要。
5.預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有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後發生的。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由人體對這些感染病原體的免疫反應引起的。因此,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感染病竈也很重要。
相關數字
壹些關註兒童風濕病的組織估計,目前香港每1000名兒童中就有1名患有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發病年齡是八到十六歲,最小的患者只有兩歲。患者會出現四肢腫脹疼痛,行動不便。在嚴重的情況下,他們更有可能失明或殘疾,甚至死於並發癥。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童最常見的風濕病,與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至於特發性關節炎的病因,目前還不得而知。估計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發病年齡在八到十六歲之間。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產生壹些抗體來對抗細菌感染,但當免疫系統失衡時,體內的正常細胞和組織被誤認為有害物質,導致關節、骨骼及周圍軟組織發生炎癥免疫反應。
兒科專家指出,壹個或多個關節疼痛兩周,或有關節腫脹;持續低燒五天以上;皮疹常見於非濕疹皮膚,呈持續性,且愈演愈烈。體重無故下降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的征兆。提醒家長,由於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會導致關節變形和永久性損傷,因此,壹旦發現幼兒出現癥狀,應盡快就醫。
目前,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骨科手術。風濕科專家陳德賢表示,部分患者對傳統藥物反應不佳,很多藥物有壹定的副作用。
風濕病的飲食療法
風濕病不僅僅指風、濕、寒引起的肌肉、關節疼痛。具體來說,風濕性疾病是指從大腦流到關節等處引起疼痛的特殊粘液。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統的疾病,如關節、肌肉、韌帶、肌腱、法氏囊等組織,以疼痛為主要表現。不管是什麽原因引起的疾病,這裏都列出來了。當然,病因或誘因可以包括風、濕、寒等環境因素,以及感染、免疫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家族遺傳、退行性疾病等。
風濕病的飲食療法
食療1:薏米山藥豬肚湯:先將豬肚洗凈1個,再將薏米30g、砂仁5g、鮮山藥100g加入豬肚中,加水6杯水,將豬肚用麻繩紮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炒兩小時左右,然後將豬肚取出,去渣,吃豬肚、山藥等。
食療二:薏米草根苦瓜粥:將新鮮苦瓜100 ~ 150g切成小塊,薏米30g、白茅根30g、赤小豆90g、精米60g壹起煮,空腹食用,每日1 ~ 2次。
可能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的食物
1.高脂:在機體氧化過程中,脂肪可以產生酮體,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如牛奶、脂肪等,炒菜、煮湯時少放油。
2.海鮮:患者不宜多吃海鮮,如海帶、海參、海魚、蝦等。,因為其中含有尿酸,被人吸收後可在關節內形成尿酸鹽結晶,加重關節癥狀。
3.過酸過鹹:如果攝入花生、白酒、糖、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超過體內正常pH值,體內pH值會暫時偏高,乳酸分泌增加,消耗體內壹定量的鈣鎂血漿,加重癥狀。同樣,如果吃鹹菜、鹹蛋、鹹魚等鹹味食物。,會增加體內鈉離子,加重患者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