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同名方劑約有18個,其中《宋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記載的是壹個常用方劑,由當歸10g、川芎8g、白芍10g、生地12g組成,具有補血和血的功效。主治:營血虛證、沖任虛證、產後惡露不絕、停滯不前、少腹脹痛。本方為補血調經的基本方。常用於治療貧血、紫癜、月經不調、胎兒疾病、蕁麻疹、神經性頭痛、骨科疾病等。
歸脾湯
歸脾湯同名方劑約有9個,其中《正體姚磊卷》所載為常用方劑,由白術9g、當歸9g、茯苓9g、黃芪12g、遠誌6g、龍眼肉12g、酸棗仁12g、人參6g、木香6g、甘草3g、生姜6g、大棗3枚組成。主治:心脾血虛,脾不統血。此方常用於治療心脾血虛。現代常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心臟病等患者。
楊和堂
陽和湯是方劑的名稱,出自《外科全集》第四卷。熟地黃30克,肉桂3克(去皮磨成粉),麻黃2克,鹿角霜9克,白芥子6克,姜炭2克,生甘草3克。實驗研究表明,陽和湯具有良好的體外抗菌作用。陽和湯還具有壹定的抗炎鎮痛作用,具有壹定的免疫調節和促進作用。但本方所列適應癥多為細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結核性腹膜炎、骨結核,必須與現代醫學抗感染、抗結核治療強聯合。
椒艾湯
《焦湯艾》中同名方劑約有12個,其中《金匱要略》中記載的方劑較為常用,由熟地黃12g、艾葉9g、當歸9g、甘草6g、芍藥12g、川芎6g、阿膠9g組成,具有養血止血、調經安胎的功效。主治:婦女沖任虛證。本方為治療婦女沖任不足出血的常用方。現代常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先兆流產、不全流產、產後子宮恢復等。
加味補血湯
黃芪30克,當歸、龍眼肉15克,鹿角膠(另燉)9克,丹參、乳香、沒藥9克,甘松6克。
炒大蔥1兩、當歸5元、龍眼肉5元、鹿角膠3元(另燉)、丹參3元、乳香3元、沒藥3元、甘松2元。益氣生血,化痰通絡。治形體虛弱,四肢漸衰,或頭暈腦脹,或健忘,或精神收縮疼痛,甚至昏迷,動則醒,以致疲憊,或全身痿廢,脈遲無力,虛寒。
論盤珠集《補血湯》
處方黃芪(炒)、當歸、川芎。
功能主要適應癥為血量少不能滋養胎兒,胎兒不動不倒,腹部冰冷如冰者。
摘自《潘竹記》卷
返老還童卷二:補血湯
處方:當歸1、川芎5、白芍(炒)1、生地5、人參1 2、茯苓白(去木)5、酸棗仁(炒)1、陳皮5、麥冬65438。
給法律打壹針強心劑。
功能主要用於憂慮、傷神、頭暈、心虛、氣短、驚悸、發熱。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自《復興》第二卷
正宗脈證卷壹:補血湯
處方:熟地黃2元,當歸1元,白芍8元,牡丹皮8元,玄參1元,丹參1元,木通8元,車前草8元。
主治:陰虛血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自《真實的脈搏》第壹卷
普濟方第332卷:補血湯
處方為白芍1、白術1、茯苓1、熟地1、當歸1、香附1、川芎1、黃芪1、甘草6550。
功能主要針對臥室女性,血不準,多了少了,還是過期了,身體累。
用法用量:用2杯水,加入5片生姜和2枚大棗,煎至1杯。吃完就吃,然後油炸。
摘自《普濟方》(第3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