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妳發現這種癥狀很頻繁,並伴有其他類型的不適,那麽這篇文章可能不足以治療妳的癥狀。還需要去醫院做胃腸、肝臟等相關健康檢查,在生活、飲食上多做監測,排除身體其他疾病引起的疾病。
但如果只是偶發性癥狀,可以排除其他疾病,那麽不妨跟著這篇文章學習壹些中醫簡單的按摩調理穴位的方法。
中醫認為,口幹、口苦多與肝膽濕熱、肝胃不和有關,常壹起出現。肝氣有“生發”之功,能保證氣機升降順暢,而膽氣則降於體下。這兩種功能在協調。如果肝氣異常,導致肝氣過盛或膽氣上沖,就會灼傷津液,引起口苦、口臭、口幹等癥狀。所以在穴位按摩中,也可以分為肝膽調理和津液生成兩類調理方法,其中調理肝氣和抑制膽火是穴位按摩的重點。
壹、調理肝膽(調肝氣,抑膽火)
1,漳門穴
按摩章門穴可健脾疏肝、理氣散結,尤其對消化不良引起的口幹、口苦、腹脹等癥狀有療效。位於人體的側腹,身體坐著,肘部彎曲,同時靠近腋窩。此時,肘尖正對著掌門穴。
方法:食指或中指關節勻速旋轉按壓,左右穴位分別按壓3-5分鐘,每天按摩次數不限。
2.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與肝膽關系密切,經常按摩可以有效緩解口苦癥狀。位於人體小腿外側,膝關節下方有壹個凸起的小骨(腓骨小頭),在這個高點前後約壹寸處有壹個凹陷,就是陽陵泉穴。
方法:可用拇指按摩,或用刮痧板沿膽經方向刮取穴位,使其有溫熱感。每天兩次,每次5分鐘左右。
3.膽經
經常按摩膽經穴位,可以利膽通便。先按上述方法找到陽陵泉穴的位置,膽經穴在陽陵泉穴正下方2寸
方法:按摩此處時如果感到疼痛或膽道疾病,除了指壓外,還可以去專業機構進行刺血拔罐。建議每周做壹次。
4.夏溪穴
夏溪穴有解肝膽之火的作用,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與第五趾之間的白肉處。
方法:每日多次手指捏揉按摩,可有效緩解肝膽之火。
5、滑肉門點
身體仰臥時,沿肚臍中線向上約壹橫指,再向外約三橫指,為滑點,按摩有酸脹感。能抑制胃腸功能引起的反酸、口苦等癥狀。
方法:按摩可每日按壓數次,每次3分鐘左右。按時可出現破、放屁等胃腸蠕動,但應避免飯後立即按摩。
第二,體液
1,澄江點
澄江穴位於面部下唇溝中間凹陷處。經常按壓可以生津潤燥,還可以緩解面部腫痛、牙痛等。
方法:以按摩、推拿為主,也可結合生津保健的方法。
2.列確角和趙海角
同時按摩列確穴和趙海穴,有利於清熱生津的效果。
方法:在專業指導下按摩或埋針。
參考資料:
1.司鵬飛:基於口苦癥狀的流行病學調查及中西醫身體觀對比研究,2017,北京中醫藥大學。
2.梁::“中老年人口幹,中醫有妙方”,2019,上海中醫藥雜誌。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