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滯血瘀表現為對稱的四肢蒼白、發紺、發冷,持續數分鐘,膚色轉潮紅、灼痛、出汗,然後恢復正常。舌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多由喜怒無常、七情刺激、氣機失調、氣滯血瘀、絡脈供血不暢、陽氣郁結所致。
治療宜理氣活血通絡:柴胡20g,郁金15g,香附15g,烏藥15g,積食15g,丹參30g,川芎15g,赤芍65438+。水煎服,每日1劑。
2.血虛寒性暈厥證表現為遇冷僵死樣蒼白手,異常冷,遇暖緩解,冷水試驗陽性。舌質淡嫩或邊緣有齒痕,苔薄潤,脈沈遲澀。是由於血管不足,寒邪再次入侵,絡脈不通所致。
溫經散寒,益氣活血的治療方法是:黃芪90g,當歸20g,桂枝30g,細辛30g,白芍30g,幹姜30g,附子20g,甘草20g。水煎服,每日壹劑,分多次服用。同時服用白花丹參酒(白花丹參120g,加白酒500 ml,浸泡七天,濾出),每次10 ml,每日三次。
3.濕熱型的主要癥狀是指尖持續發紺,繼而腫脹疼痛,逐漸導致潰爛、壞疽。舌質暗、臟、老,苔黃、白、厚膩或爛苔,脈緩或細。是濕毒積聚,或寒邪入絡,氣血運行不暢,郁結久化為熱,濕熱內斂,濕腫熱痛,肉爛血敗,即指指尖壞疽壞死。
清熱利濕:茵陳60g、土茯苓15g、赤小豆30g、血竭6g、黃柏10g、綿萆薢15g、石菖蒲15g、蒼術15g、紅藤30g。水煎服,每日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