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心氣虛證的辨證論治

心氣虛證的辨證論治

1.內治(1)心氣不足癥狀:心悸、氣短、自汗、胸悶不適、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脈細弱或停滯。治療原則:調營鎮守,養心養性。主方:加減家裏的湯。處方:炙黃芪、炙黨參、茯苓、遠誌、當歸、白芍、丹參、柏子仁、酸棗仁、炙甘草。血虛、唇紅、心悸者,可加桂圓肉、制首烏,養血安神;如果同時看到膽氣不足,癥狀為心慌、失眠,失眠中多種噩夢,易慌,可加茯苓、石菖蒲、珍珠母,益氣利膽,安神定誌。(2)心氣不足、陽虛證:氣血不足、心神不寧、心悸。治療原則:滋補肝脾,疏通腎氣,寧心安神。主方:養心湯加減。處方:炙黨參、炙黃芪、柏子仁、酸棗仁、茯苓、當歸、白芍、百合、桂枝、炙甘草。若體寒肢冷,加附片、山蒼子溫陽;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者,加炒白術、薏苡仁、陳皮、砂仁健脾利濕;若氣虛血瘀,癥見胸悶疼痛,口唇發紺,則加檀香、桂枝、丹參活血通絡;(3)心氣不足、陰虛生脈證:生脈、心悸、氣虛、舌淡少苔,或幹薄。治療原則:益氣養陰,通陽復脈,養血止悸。主方:甘草湯:炙甘草、炙黨參、生地、阿膠珠、麥冬、火麻仁、百合、木香、生姜、大棗。如果同時咳嗽、氣短,加入沈香、蛤蚧、核桃仁壹起焙幹研末,以固腎平喘:2。外治(1)針灸心俞、厥陰俞、鐘山、內關、足三裏等。針頭充氣後,保持針頭15分鐘至20分鐘。留針過程中,間歇撚插,增強針感。或者取壹根長0.5厘米的皮內針,刺入厥陰俞、心俞穴,用壹小片膠布固定,留針5-7天後取出。也可以用圖釘或壓耳針,用血管鉗夾住針,然後用膠帶固定,留針5-7天。適合不能天天看病或者需要鞏固療效的人。(2)按摩可按摩心前區、內關、鐘山、三陰交、足三裏等穴位,各3分鐘,心俞各4分鐘。每天早晚各壹次,療程20天。
  • 上一篇:雲南三七水煮鴨效果怎麽樣?
  • 下一篇:我77歲的奶奶喝水後嘔吐,壹個多月吃不下東西。壹個月前,我和正常人沒什麽區別。我可以吃飯睡覺。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