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
1,吃粽子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元代馬致遠在《雙調牽不斷》中說“屈原之死由他,醉酒與清醒爭之”。據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著《風物誌》記載,“仲夏端午,烹粟”其中“交趾”是粽子的古稱。可見,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包粽子的習俗壹直延續至今。在梁實秋的散文集《雅舍談吃》中,端午節被直接稱為“粽子節”。
2.蛋
雞蛋壹定要在煮粽子的鍋裏煮。據說端午節吃粽子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會生瘡。中午把粽子鍋裏煮好的雞蛋放在太陽底下曬壹會兒再吃,整個夏天都不會頭疼。
3.龍舟比賽
傳說楚人借龍舟紀念屈原。《隋書地理》記載,屈原投江後,“士子追至洞庭而不見。湖大船小,渡河難,戰鼓爭歸...其快度湍急,歌聲嘹亮,水陸震動,觀眾如雲。”其實“龍舟賽”早就出現了。聞壹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劃龍舟的習俗在吳越水鄉由來已久,目的是通過祭祀龍圖騰來祈求避洪抗旱。隨著時代的發展,賽龍舟這壹傳統民間文化活動逐漸傳播到海外,被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和喜愛,並被列入國家體育比賽項目。
4.在門口插艾
在門戶、廳堂、床頭等處掛插艾草,辟邪祈福,是我國的壹種民俗。豐子愷的《端陽回首往事》中提到,端午節早上要做蒲劍,劍柄要選最像劍的葉子,中午和桃葉壹起掛在大家的床上。
5、佩戴香包
不僅有避邪驅疫之意,還有點綴頭部的作用。香囊內通常裝有壹些具有芳香開竅作用的中草藥,具有芳香、驅蟲、避疫、防病等功能。
6.點雄黃酒
雄黃是壹種藥材,據說能殺死各種毒物。端午節用酒浸泡雄黃,將雄黃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額頭、手腕、腳踝上。據說這種做法可以讓蚊子、蛇、蠍子、蜈蚣、壁虎、蜘蛛遠離身體。
7.穿彩色的繩子
端午節綁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漢代在《風俗與義》壹書中記載:“五月五日,賜五色以延年益壽,民間傳說有益於人的生命。”民間視彩繩為“彩龍”,端午節綁彩繩有保護孩子不受邪靈侵害的意義。被水沖走的五色繩會變成壹條龍,帶走妳身上不好的東西。這樣煩惱和憂慮就會隨著雨水流走,帶來壹年的好運。
8.掛掃帚
端午節用綁有紅線的掃帚將垃圾掃出屋外,稱為“掃舊地”。綁著紅線的掃帚也代表好運。把檾麻染成黃色,然後用紅線綁成壹把壹寸左右長的掃帚和炊事掃帚,在端午節打掃屋子,把這樣的掃帚戴在身上,寓意著掃垃圾,打掃衛生,消災除疾,驅走邪氣和不祥。
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精神。在這個節日裏,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自古以來,人們壹直在這個時候唱歌跳舞來表達他們的祝福。端午節來臨,也要以各種方式表達祝福和敬意,祈求祖國繁榮昌盛,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