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偏角校正
在野外使用羅盤時,首先要校正磁偏角。每個地區的磁北方向與地理北方向並不完全壹致,磁北方向與地理北方向的夾角就是磁偏角。在讀取地形圖時,為了正確標定地形圖上地質地貌要素的地理方位,需要對羅盤磁偏角進行修正,然後用羅盤讀數直接表示地理方位。磁偏角可在測區正常地形圖上查到,東磁偏角標為“+”,西磁偏角標為“-”。校正時,撥羅盤,東偏時順時針,西偏時逆時針。松山地區磁偏角為西4.5°,校正羅盤時逆時針旋轉4.5°。
2.方向的確定
方位角從正北方向開始,順時針旋轉壹周,分為360度。0°和360°重合,正北為0°,正東為90°,正南為180°,正西為270°,分別用n、e、s、w表示。每條方向線與正北方向之間的角度就是方位角。記錄:NW45,讀作“西北45度”。
使用羅盤確定方位時,如果妳在基點A,要確定目標B在自己的方位,將羅盤的長邊(N/S)指向平行於AB線,將羅盤的N端指向目標B,讀取羅盤上磁針N的讀數,即為目標B在基點A的方位..例如圖7-1(左圖)中,B位於A的NE45,如果妳位於基點A,妳要在目標點B確定A點的方位,將指南針的長邊平行於AB線,將指南針的S端指向目標點B,讀取指南針上磁針N所指的讀數,就是A點在B點的方位..如圖7-1(右)所示,A位於b的SW225,測量讀取羅經指針前,壹定要使圓形水準泡居中,即羅盤水平,並使指針穩定,或取左右擺動的磁針的平均指針,讀取刻度環上指北針所指的數字作為測得的方位值。
3.發生因素的確定
各種地質界面的產狀因子是壹種主要的基礎地質數據,巖層、斷層面、侵入體與圍巖的接觸面等產狀因子都可以用羅盤測得。本文以巖層為例,介紹了測量的基本方法。
指南針的方向是通過將指南針的長邊貼在傾斜的巖石表面上,然後移動指南針以使指南針的圓形水準泡居中來確定的,即使指南針是水平的。指針穩定後,讀取指針的度數,也就是方向的方位角。有兩個方向,兩者相差180。因此,只能記錄壹個方向(圖7-2a)。
圖7-1方位角的確定
為了確定傾角,首先將羅盤的北端(n)指向巖層的傾角方向,然後將羅盤的南端(s)貼在巖層的走向線上,水平放置(羅盤圓形水準泡在中心)。讀取羅盤上指針n的度數,就是傾角方位,巖層只有壹個傾角。在實際野外工作中,只要測出巖層的傾角,正負90度就是巖層的走向(圖7-2b)。如果上層剝離不好或空間有限,只能在巖層底部進行測量。測量方法:羅盤的北端(n)緊貼巖層走向線,水平放置(羅盤的圓形水準泡在正中央),讀取羅盤上指針n的度數,即為傾角方位;或者將羅盤的南端(S)緊貼巖層走向線,水平放置(羅盤中心有圓形水準泡),讀出羅盤上指針S的度數,即為傾角方位。
確定傾角時,將圓規的長邊沿傾斜巖層的坡面豎起,使其所有長邊都貼在傾斜線上,擺動測斜儀上長水準儀的氣泡使其居中,讀取測斜儀刻度盤上指針的度數,即為傾角值(圖7-2c)。
測量巖層產狀系數時,應立即記錄在野外記錄簿上。例如:
圖7-2羅盤測得的巖石產狀示意圖
走向:西北310,東南130
趨勢:NE40
傾角:30°
但由於巖層只有壹個傾角,且90±為走向,所以壹般用傾角方位(即傾角)和0 ~ 360°傾角來表示。例如,Ne 40°∠30°表示傾角在東北象限,傾角方位角為40°,傾角為30°。由於走向和傾角是垂直的,如果需要走向數據,傾角可以通過加減90°來轉換。
當露頭不好,無法直接測量面狀構造要素時,可以利用紙板、野外記錄簿等面狀實物進行測量,將紙板放在被測面的等效或平行位置,將羅盤放在紙板上進行測量。
在衡量各種發生因素時,要保證其可靠性、代表性和系統性。在測量產狀之前,首先要保證選定的結構面是真實的待測結構面,觀察分析結構面,仔細追尋判斷結構面,判斷其真實產狀。選定的結構面也應具有代表性。當結構面產狀平緩,變化幅度不大時,選擇壹個點測量產狀要素壹般具有代表性。當結構面產狀受各種因素影響在壹定範圍內變化時,應測量更多的點,這些點必須能代表總體產狀特征。為了掌握地質體或構造的空間分布狀態和變化規律,在野外實踐中應隨時關註和測量,使元素測量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