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有相當多的疾病需要鑒別診斷。很多家屬直覺懷疑是痔瘡引起的。其實痔瘡在兒科還是挺少見的。寶寶便血怎麽辦?首先要找出寶寶便血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兒童便血的常見原因:
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肛裂,痔瘡。
2、直腸疾病、肛門直腸損傷、直腸息肉、直腸腫瘤等。
3.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局限性腸炎、腸套疊、腸結核、腸傷寒、回腸末端憩室炎、黃褐斑-胃腸息肉病、腸重復畸形、小腸血管瘤、小腸腫瘤、腸系膜動脈栓塞等。
系統性和毒性疾病
1、出血、凝血障礙、新生兒出血、嚴重感染和DIC等。
2、急性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流行性出血熱、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鉤端螺旋體病、鉤蟲病、血吸蟲病、敗血癥等。
3、中毒或藥物中毒敗血癥、細菌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藥物中毒、化學中毒等。
4.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
此外,也可能是由於上消化道的疾病,如食道、胃和十二指腸,以及膽道疾病。
上述疾病引起腸道炎癥和潰瘍,腸道血液循環障礙,胃腸粘膜損傷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便血。
兒童便血的治療;
病因療法
治療病因可以治愈便血。比如新生兒出血壹般只用維生素K1治療,療效明顯。腸道傳染病使用有效藥物後,便血往往很快消失。全身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紅細胞壓積應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治療。
對癥治療
1.壹般來說,那些處理活動性出血的人肯定應該臥床休息並使用鎮靜劑。密切觀察並記錄患兒的意識、脈搏、血壓和尿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血引起窒息。
2、輸血時對於大出血,應積極補充血容量,無條件立即輸血時,可先輸入右旋糖酐、5%葡萄糖生理鹽水或復方氯化鈉溶液。
3、止血根據出血的不同性質,選擇止血劑,如安絡血、苯乙胺、6-氨基己酸、對羧基芐胺等。對於上消化道出血,可在150 ~ 25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4 ~ 8 mg去甲腎上腺素口服或灌胃,使局部粘膜血管收縮。西咪替丁和奧美拉唑對胃和十二指腸急性粘膜病變和潰瘍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外科療法
大部分直腸息肉可以通過結腸鏡切除。結腸、小腸多發息肉時,長時間大量便血時,可進行剖腹手術,切除息肉集中的腸段止血,防止惡變。腸套疊,如空氣或鋇灌腸,不能復位或應手術治療超過48小時。遠端回腸憩室和腸重復出血是可行的局部腸切除。
我提醒:寶媽們註意寶寶的便血,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