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熱毒型
方劑包括龍膽草、梔子、黃芩、黃連、茵陳、生地、柴胡、丹參、大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薏苡仁、茯苓和郁金。
主治:發熱,煩渴,腹脹,脅下刺痛,壓痛可觸到腫塊,黃疸暗沈,甚則青紫,皮膚瘙癢,惡心嘔吐,大便幹燥,或小便白短赤,舌苔黃膩幹燥,脈數。屬於濕熱毒邪之證。
用水煎服。每天1劑。
2.氣血凝滯
方劑包括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甘草、牛膝、川芎、香附、虎杖、莪術、天龍。
主治: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腫塊縮小、面色晦暗、消瘦乏力;舌苔厚膩,舌質紫暗,脈細澀或弦數,屬氣血瘀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脾虛濕阻型
處方藥包括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焦山楂曲、木香、砂仁、枳殼、橘子、薏苡仁。
主治:乏力、胸腹脹滿、脅痛、食量不佳;苔膩,弦細或脈濕。屬於脾虛濕阻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4.陰虛內熱。
處方藥包括沙參、麥冬、生地、花粉、知母、甘草、地骨皮、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茯苓、焦山楂和大黃。
主治:低熱不退,則上腹部飽脹,堅實發黃,胃脘無力,口苦津液;舌淡苔少,脈弱細。屬於陰虛內熱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希望還是有的。病人多大了,現在體質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