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有哪些習俗?在中國古代,每個節氣在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初霜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是秋季向冬季的過渡。跟我壹起了解壹下《初霜》中的習俗吧。
初霜1 1,吃柿子有哪些習俗?
在中國的壹些地方,紅柿子應該在第壹個霜凍季節吃。在當地人看來,既能禦寒保暖,又能補益筋骨。這是很好的初霜食品。泉州老人說初霜吃柿子:初霜吃柿子丁,鼻涕不會流。在壹些地方,對這壹習俗的解釋是:第壹霜會在這壹天吃毽子,否則整個冬天他的嘴唇都會開裂。這個時候,住在農村的人會爬上高高的柿子樹,摘壹些又亮又甜的柿子吃。
2.欣賞菊花
古代有“霜開菊花”的說法,所以在初霜時爬山賞菊就成了壹件高雅的活動。南梁吳郡《續齊和》中有記載。“初霜中,唯此草繁盛”,所以菊花被古人視為“待季之草”,成為生機的象征。初霜季節是秋菊盛開的時候。中國很多地方都會在這個時候舉行菊花聚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尊敬和喜愛。在古人眼中,菊花有著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被認為是“延壽客”,是老草。《雜五行書》說:在屋旁種“三楊樹、山茱萸”,以增壽消災。在古代,侵入體內的深秋寒氣,常被視為鬼魅,可驅風、辟邪、驅寒。山茱萸被人們用來驅除疾病和治療疾病。
3、送芋鬼
在廣東高明,有初霜前“送芋頭鬼”的習俗。初霜時節,人們會用瓦片搭建河內塔,在塔內放上幹柴點燃,火盡量亮到瓦片發紅,然後推倒河內塔,用紅瓦加熱芋頭,當地稱之為“芋頭鍋”,最後把瓦片扔到村外,稱為“芋頭送鬼”。這樣,人們渴望遇到吉祥。
4.登高遠眺
古代初霜,有登高遠眺的習俗。九月節,寒露、初霜、重陽到。爬山可以明顯增加人的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強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從而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爬山還可以陶冶人的意誌,陶冶人的情操。
5.掃墓祭祖
古代有初霜掃墓祭祖的習俗。據《清·李彤》記載,“每逢新年寒食和初霜節,我們都要祭掃和擴荃。期間會以素服侍寢,以酒寫、鉆石切草木之工具;周福封樹,斷曹靜,故稱掃墓。”
6、補藥
民間有句話叫,補初霜不如補冬。初霜季節,天氣越來越冷,民間的飲食習俗也很有特色。人們認為“重陽”要在“初霜”之前補,“秋補”比“冬補”更重要。所以在初霜,有“煮羊肉”、“煮羊頭”、“迎霜兔肉”的民俗。
節氣初霜為了健康吃什麽食物?
板栗
板栗壹般在秋季成熟,初霜時也是板栗的成熟食物。這個時候適量吃壹些板栗,可以為人體補充充足的營養,有益於人體健康。板栗味甘性溫,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脂肪、鈣、鐵、磷等成分。適量食用具有壹定的益氣健脾、補腎補氣血的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柿子
初霜也是柿子成熟的時候。柿子味甘、寒,入心、肺、腸。它們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糖和各種礦物質。適當食用不僅有助於防寒,還具有壹定的強筋健骨、潤肺化痰、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的作用,有益於人體健康。
白蘿蔔
初霜時,白蘿蔔差不多上市了,但味甘性涼,富含維生素、纖維素、植物蛋白、葉酸、鈣、鐵、磷等成分,包括植物蛋白、維生素C、葉酸等。適當食用有助於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對人體健康有益。這是壹種很好的保健食品。
山藥
山藥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此時地裏的山藥即將被挖出來,是山藥的食用季節。山藥味甘性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核黃素、硫胺素、煙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良好的補腎填精、健脾益肺、健胃益腎、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是初霜節氣較好的保健食品。
初霜有哪些習俗?2初霜吃什麽水果?
1,橙色
橘子是秋天上市的水果。橙子的種類很多,有甜橙、糖橙、臍橙等。
橙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還含有檸檬酸、氨基酸、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脂肪、微量元素等成分,食用後具有抗氧化和補充能量的保健功能。
2.橄欖果
初霜節氣也是橄欖果實的收獲季節。
橄欖果實酸甜,性平,入肺、胃經。果肉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纖維素、脂肪、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食用後能清肺利咽,生津解毒,對秋季空氣幹燥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癥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3.栗子
初霜節氣,正是栗子上市的季節。
中醫認為,板栗味甘,性溫,入脾、胃、腎。食用後可養胃健脾,活血止血。《本草綱目》上說能治腎虛,腰腳無力,袋裝掛栗子,每天吃十個以上栗子,吃豬腎粥助之,久而久之就會強壯。
板栗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還可以加工成各種食品。
南方
栗子在南方經常被做成菜肴,放在烹飪的後端。
北方
北方喜歡用糖炒栗子,讓栗子變甜。
4.石榴
初霜節氣是壹年四季最適合吃石榴的季節。這時的石榴味道香甜,營養價值很高。
石榴含有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質、礦物質、檸檬酸、單寧、維生素、硫胺素、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食用後能健胃、提神、醒酒。
5、蛇果
蛇果含有脂肪、蔗糖、膳食纖維、果膠、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食用後可以美容養顏,減肥。
初霜空氣幹燥,秋燥嚴重。這時候可以適當吃壹些蛇果,幫助緩解幹燥。而且秋季是腹瀉的高發季節,適量吃壹些蛇果可以預防腹瀉。
需要註意的事項
蛇果中含有大量的糖和鉀鹽,不利於心臟和腎臟的保健。
6.新鮮的棗
初霜節氣是鮮棗上市的時候。
鮮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水溶性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食用後能補充精力、氣血。
初霜有哪些習俗?3.欣賞菊花。
秋季第壹次霜降稱為“初霜”或“菊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是賞菊的好時節。
初霜季節是秋菊盛開的時候。中國很多地方都會在這個時候舉行菊花聚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尊敬和喜愛。
尤其是南方,氣候溫和。初霜時,田野郁郁蔥蔥,橙黃橙綠,秋菊爭奇鬥艷。
吃柿子
初霜,有些地方吃柿子。柿子不僅能禦寒保暖,還能強健筋骨。
柿子壹般在初霜前後完全成熟。此時柿子皮薄肉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但要註意適量。
初霜吃柿子的傳說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很窮,經常到處乞討食物。有壹年初霜節,餓得兩眼發黑、四肢無力的朱元璋走到壹個小村莊,發現村子邊上長著壹棵柿子樹,樹上掛滿了紅紅的柿子。
朱元璋看到後非常激動,於是用盡全身力氣爬上樹,吃了壹頓柿子飯,這才得以從閻王爺手中撿回壹條小生命。整個冬天都沒有流鼻涕或嘴唇開裂。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路過這個小村莊,發現柿子樹還在,還掛滿了紅紅的柿子。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思緒萬千,正是這棵柿子樹把自己從饑餓中解救了出來。
他擡頭看了看柿子樹,慢慢脫下自己的紅衫,親自爬上去,鄭重地把這件襯衫掛在柿子樹上,給它取名為“侯”,然後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後,逐漸形成了初霜吃柿子的習俗。
閩南第壹霜養生
在福建南部、臺灣省等地,初霜會在這壹天服用補品,北方通常稱之為“貼秋肥”。閩南有句諺語叫“壹年不如補初霜”,充分表達了閩臺人民對初霜節氣的重視。每次初霜,閩臺的鴨子都會賣得很好。
民間有句諺語叫“寧補初霜,不補壹年”。
初霜是進補的好時機。古人壹般在秋天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栗子在這個時候也是很好的補品。
在廣西吃牛肉
廣西玉林的居民習慣早餐吃牛肉河炒面,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牛腩鍋,以補充能量,祈求冬天的溫暖和力量。除了牛羊肉兔肉也適合初霜。
北高登
秋天,山川空氣清新,大氣中的浮塵和汙染物較少。初霜季節登頂遠眺,不僅能使肺部的功能舒適,還能使人感到輕松和放松。
第壹個霜凍季節,所以要註意養生。
“初霜三防”要做好
預防秋燥:作為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初霜天氣漸冷,秋燥明顯,容易出現口幹、唇燥、咽幹、便秘、皮膚幹燥等現象,幹燥易傷津液。
二、預防秋季抑郁癥:深秋,天氣漸冷,花草樹木枯黃,樹葉瓜果紛紛落下,萬物蕭瑟,容易引起焦慮,使人情緒低落、抑郁。
秋寒三防:初霜節氣期間,氣溫驟降,老年人容易患“老寒腿”,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同時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復發的高峰期。這個時間節點已經不適合“秋凍”了。對於抵抗力差的老人,要按時增減衣物,以免濕冷邪氣入侵,導致生病。
“早上鹽水,晚上蜂蜜湯”
秋季的主要氣候特征是幹燥,但僅靠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影響。喝白開水容易流失。如果在開水裏加壹點鹽,就不那麽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不僅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好飲食。同時還能預防秋燥引起的便秘,真是壹舉兩得。
滋陰潤肺要“平”
為了預防秋燥,可以多吃壹些甘寒汁液較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橘子等水果,蔬菜可以多吃胡蘿蔔、冬瓜、銀耳、蓮藕以及各種豆制品。
秋季幹燥季節,要註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姜、蔥、酒等,尤其是生姜。這些食物都是熱的,在烹飪中會失去很多水分,所以吃了之後容易上火。當然,用少量的蔥、姜、辣椒做佐料問題不大。在古代醫書中,也有這樣的“告誡”:“壹年之內秋季不要吃姜;壹天之內晚上不吃姜。”
飲食和運動都適合。
秋季是人最容易發胖的季節。天涼夜長,人的胃口大開,晚上休息很舒服。人體每天攝入的熱量很容易超過消耗的熱量,使脂肪壹點壹點積累起來。如果不調整的話,人經過秋冬就會胖很多。年復壹年,人很快就會“發胖”。所以對於愛美的年輕人來說,在宴飲的時候也要註意加強身體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