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編》)
地錦草(本草)、千千草原、壹仔草、千仁巴(福建民間草藥)、子木草(廣西中獸藥廠)、牛頓草、鴨腳草(閩南民間草藥)、蘇在嶽、野鳳爪、蘇牛茄草(閩東本草)的不同名稱。
來源是帶根的全草,是禾本科植物。
日本胡頹子的植物形態
壹年生草本,15 ~ 90厘米高。須根細而密。叢生的稈,直立或膝彎曲在基部。葉片平展或折疊,長65438±05厘米,寬3 ~ 5毫米,表面無毛或有疣;葉鞘扁平,成脊狀,無毛或稀疏疣,口部有時具柔毛;葉舌長約65438±0毫米。穗狀花序,長3 ~ 10 cm,寬3 ~ 5 mm,莖頂端常呈指狀排列(很少2個);小穗有3 ~ 6朵花,長4 ~ 7毫米,寬2 ~ 3毫米;穎殼披針形,1穎殼長1.5 ~ 2 mm,第二穎殼長2 ~ 3mm;1外稃長3 ~ 3.5毫米,脊上有窄翅;種子長圓形,近三角形,長約65438±0.5毫米,有明顯的波狀皺紋。開花結果期為6月至65438+10月。
在野外使用。分布在全國各地。
8、9月份采收,洗凈,曬幹,切斷。
性味①福建民間草藥:“味甘,性平,無毒。”
②閩東本草:“味甘淡,性涼。”
歸經①草藥鏡:“入肝經。”
②《閩東本草》:“入肺胃。”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療暑熱、驚風、黃疸、痢疾、淋病、尿痛;可預防和治療日本腦炎。
①《百草鏡》:“活血強筋。”
②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清熱、解疝氣。”
③民間常用草藥集:“強筋骨,治遺精。”
④《閩東本草》:“治小兒急性休克、淋證、腰挫傷、腸風血、惡心、氣喘、咳嗽。”
⑤《上海常見中藥》:“活血益氣。治勞損、勞損、肺結核。”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鮮1 ~ 3兩);或者搗碎果汁。
方案壹:治高熱、抽筋、頭暈:新鮮牛筋四兩,水三碗,燉肉壹碗,鹽少許,12小時內口服。(《閩東草藥》)
(2)痿勞傷治,癤子治:牛筋草去根洗凈去泥,烏骨雞母腹蒸,以雞為食。(《簡編》)
③濕熱黃疸的治療:鮮香蒲二兩,野芝麻壹兩,水煎。(江西本草手冊)
④治瀉:牛筋草壹至兩片,水煎加黑糖,每日兩次。(《閩東草藥》)
⑤小兒熱、腹脹小、小便不利的治療:將新鮮牛筋根二兩,視情況用水煎成碗,飯前分三次服。(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暑:鮮牛筋二兩,水煎。(福建中草藥)
⑦治濁:鮮牛筋二兩。用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⑧治腰挫傷閃痛:牛筋草、絲瓜絡各壹兩,燉酒服。(《閩東草藥》)
⑨治疝氣鮮牛筋草根42根,幹荔枝14個,加黃酒和水各壹半,燉壹小時,飯前服用,每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主治乳房膿腫,紅腫熱痛:牛筋草壹兩個頭,蒲公英壹兩個頭,煮雞蛋壹個。並將草渣輕輕擦在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⑾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取新鮮牛筋二至四兩,以水代茶煎服。(福建中草藥)
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臨床應用
預防用鮮草煎1,每日2次,1次,共3天;間隔10天,再服用3天;或每日煎兩次,1次,共3-5天。在184130服用預防醫學的人群中,僅有2例,發病率為0.91/100000,為近6年發病率最低。治療每日用幹草1 ~ 3粒,洗凈,水煎成50 ~ 100 ml,分三次服用,7 ~ 10天為壹療程。以此為主藥,治療27例,除2例死亡外,全部治愈。體溫降至正常所需天數為1天,老年人為12天。重癥病例平均退熱時間為3.2天。少數患者服藥後出現輕度和短期腰痛、腹瀉、頭痛、惡心、嘔吐等反應,未發現對血液和腎臟的不良影響。(牛筋的臨床用途有時會和同科的鼠尾小米混用。)
提醒您:此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