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女,1930,浙江寧波人,漢族,黨員,藥師。* * *國家勛章獲得者,中國第壹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劑師。
1951,考入北京大學藥學系。
1955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壹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期間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終身研究員、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 *和國家獎章獲得者。
他從事中西醫結合研究多年,突出貢獻是創制了抗瘧藥新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1972年成功提取出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拯救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了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R&D中心的“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 10因發現能有效降低瘧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成為第壹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
諾貝爾科學獎,中國首位本土科學家,是迄今為止中國醫學界獲得的最高獎,也是中醫藥成就獲得的最高獎。
2017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6。
2018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誌改革先鋒稱號,授予改革先鋒獎章。
2019年5月,她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富豪榜。
2020年3月,她入選《時代》雜誌100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
202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開設了九年制學士和博士學位中醫“屠呦呦班”。
影響屠呦呦醫學生涯的壹些關鍵事件:
16-17歲時,因肺結核輟學在家。當時吃中藥治好了。不知何故,她與醫學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系。
20歲那年,考上大學的時候,屠呦呦說要去北大醫學院藥學系。目標很明確。進入藥學系後,又多了三個專業,壹個是檢驗,壹個是藥物化學,壹個是生藥學(指未加工的動植物)。
她畢業的時候,國家剛剛成立中醫研究所,她被分配到研究所工作。
之後國家專門提出了中西醫結合的研究。屠呦呦參加了第三期中醫學習,專門進行了國家安排的兩年半脫產學習。
到1969抗美援朝的時候,我們國家派去參戰的很多人還沒開戰就死於瘧疾,於是國家提出要研制這方面的治療藥物,這個項目最後給了國家中醫研究院,課題組組長是屠呦呦,沒有組員。很長壹段時間,課題組都是她壹個人。她從全國各地收集了2000多個偏方,然後選出640個,再從640個中選出壹個可以治療瘧疾的。我選了很久的花椒和辣椒,都沒用。然後有壹天,她從壹本書上發現了壹種叫青蒿的植物,把它泡在酒精裏,用在動物身上,效果非常好。她41歲。後來,她在自己身上嘗試實驗並獲得成功,並成功應用於越南戰爭。
之後在中醫醫學院工作到71歲。
後來,79歲的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青蒿與青蒿藥》。
85歲獲得諾貝爾獎。
89歲的他還在和團隊壹起做紅斑狼瘡的研究。
現在92歲了,還在做研究。
屠呦呦的壹生受父親影響很大,父親非常喜歡讀書,有很多書。
其次,她中學時期的肺結核對她影響很大,所以她在選擇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壹個非常正確的藥學專業。
另外她工作很踏實,也很熱愛自己的專業。她有不斷探索的精神,不惜壹切代價選對藥做研究,關鍵時刻親自試藥。
人生精神進化的最佳時期是65歲以後。
所以,人生永遠不會退休,妳要工作到生命的最後壹刻。屠呦呦已經90多歲了,仍然沒有退休,壹直在崗位上從事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