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它是姜科植物生姜的根莖。
秋挖,去莖、葉、須根,曬幹或鮮用,或切片曬幹。
生於海拔45-1700m的疏林、濕谷、路旁草地、荒坡、溝中。
分布於臺灣省、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別名張六頭、白石筍、商陸、觀音姜、山東筍、衡科、湘贛樹、馬勞拐杖、毛江和石筍。
起源
它是姜科植物生姜的根莖。
秋挖,去莖、葉、須根,曬幹或鮮用,或切片曬幹。
生於海拔45-1700m的疏林、濕谷、路旁草地、荒坡、溝中。
分布於臺灣省、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別名張六頭、白石筍、商陸、觀音姜、山東筍、衡科、湘贛樹、馬勞拐杖、毛江和石筍。
起源
它是姜科植物生姜的根莖。
秋挖,去莖、葉、須根,曬幹或鮮用,或切片曬幹。
生於海拔45-1700m的疏林、濕谷、路旁草地、荒坡、溝中。
分布於臺灣省、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別名張六頭、白石筍、商陸、觀音姜、山東筍、衡科、湘贛樹、馬勞拐杖、毛江和石筍。
原來形狀
閉鞘姜,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3m。莖基部近木質,上部常分枝。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20厘米,寬6-10厘米,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平行羽狀脈從中心向外傾斜,下面密被絹毛;葉鞘關閉。穗狀頂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長5-15厘米;苞片卵圓形,紅色,長約2厘米,短柔毛,頂端粗而尖,每1個苞片中有1朵花;小苞片長1.2-1.5厘米;花萼革質,紅色,長1.8-2厘米,3裂,嫩時被絨毛;花冠筒長約65438±0cm,裂片長約5cm,白色或紅色;唇呈喇叭狀,白色,長6.5-9厘米,齒裂,頂端有皺紋;雄蕊花瓣狀,長約4.5厘米,寬約65438±0.3厘米,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色。蒴果微木質,長約1.3cm,紅色。種子明亮,長約3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65438+10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辛,酸,微寒。有壹點毒。
利尿、消腫、解毒、止癢。用於百日咳、腎炎水腫、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排尿困難;局部治療蕁麻疹,癤腫,中耳炎。
中醫詞典
辛,平,有毒。"
排水消腫。治療水腫、腫脹、白濁、癰腫、惡瘡。
本草書
刺鼻;冰冷的天性;有毒。歸神經絡
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主要水腫和腫脹;淋巴疾病;白色渾濁;癰腫惡瘡
劑量
內服:煎服,3-6g。外用:適量,水煎洗凈;或新鮮的嘴搗碎;或者搗汁滴耳。
註意
孕婦及脾胃虛弱者禁用,不宜過量,不宜服用鮮活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