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12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輔導:辨證論治熱性潰瘍

12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輔導:辨證論治熱性潰瘍

第壹,內部治療

(1)肺胃熱主要發生在面部,尤其是口、唇、鼻,皮損呈簇狀小水皰,灼熱、瘙癢;伴有輕度全身不適,心煩抑郁,大便,尿黃;舌紅,苔黃,脈細。

辯證分析:鼻為肺之竅,胃經環繞面唇,風上行,故肺胃熱多在面、鼻、唇。當肺胃熱盛,津液異常分散時,皮膚上會出現小水泡;風熱、毒邪積聚蒸膚,故熱;大風癢;輕度全身不適,心煩抑郁,大便幹燥,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都是肺胃熱的表現。

治療:疏風清熱解毒。

處方:辛夷清肺湯。

(2)肝膽濕熱皰疹發生在陰部,易破易糜爛,疼痛明顯;有發熱,小便黃赤方便;舌紅,苔黃膩,脈滑。

辨證分析:足厥陰肝經循行於陰器周圍,肝膽濕熱下行受阻於外陰,故發生局部皰疹;濕熱蘊結,熱皮腐爛,很容易潰爛和糜爛;濕熱阻滯經絡,不起作用就疼;過熱導致發熱;舌紅、苔黃膩、脈滑,都是濕熱的表現。

治療:清熱利濕解毒。

處方:龍膽瀉肝湯。大便幹燥者,加大黃通便。

(3)陰虛內熱反復發作癥狀;口幹唇燥,午後微熱;舌紅,苔薄,脈細。

辯證分析:熱毒久盛,耗朋友津液,陰虛內熱,陰虛即陰陽失調,故易致病;口唇幹燥,午後微熱,舌紅,苔薄,脈數,都是陰虛內熱的表現。

治療:滋陰清熱解毒。

處方:增液湯加板藍根、紫草、薏苡仁。

第二,外治

外用藥主要是清熱解毒,燥濕收斂。皮損以丘疹皰疹為主,有糜爛滲出者以馬齒莧洗劑或濕敷為主;皮損以糜爛結痂為主,或愈合時,紫金錠加水研磨,或青黛膏、黃連膏外敷。

  • 上一篇:黃褐斑的黃金藥方是什麽?
  • 下一篇:冷蕨粉-清熱解毒,潤腸化痰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