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通過病原學檢查診斷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檢查時應註意哪些問題?

如何通過病原學檢查診斷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檢查時應註意哪些問題?

在阿米巴痢疾的中醫診斷中,應在區分寒熱的基礎上,註意兩個主要癥狀,即痢疾下膿血和急性腹瀉繼發嚴重腹瀉。壹般濕熱痢疾,熱重於濕,邪偏於血,會引起紅多白少的腹瀉;濕重於熱,邪傾向於氣,所以腹瀉多白少紅。感受到疫情嚴重者會突然發病,出現強烈發熱、煩渴,甚至昏迷、抽搐,從而導致流行性痢疾。在濕熱痢疾和流行性痢疾中,說明濕熱流行沖胃,腹瀉不吃是口痢。寒濕滯腸而不虛證,為寒濕痢疾。久治不愈的虛寒痢疾脾腎陽虛證。久痢不愈,正氣衰竭,余邪未盡,滯留腸內。表現為間歇性腹瀉。

(1)濕熱痢疾:證候:腹痛,赤白痢,急性腹瀉,肛門灼熱,甚至脫肛,排便頻繁,或發熱,惡寒,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

(2)流行性痢疾:證候:起病突然,發熱強渴,頭痛煩躁,胸悶不適,惡心嘔吐,腹痛劇烈,急性腹瀉,膿血便,排便頻繁。舌質絳紅,舌苔黃燥,脈滑或有病,嚴重者昏迷,暈厥。

(3)寒濕痢疾:證候:腹痛伴急腹癥,腹瀉紅白,膠凍狀,多白少紅,急腹癥後重,口淡,不渴,脘腹滿滿,小便無礙,舌苔白膩,脈緩。

(4)虛寒痢疾(久痢):證候:久瀉不愈,脾腎虛弱,中氣不足,則慢性痢疾會轉為慢性痢疾。大便常呈黏白色,腹部隱痛,排便無力,甚至脫肛。胃口不好,身體虛弱。

(5)休息時腹瀉:綜合征:腹瀉經年不愈,時斷時續。大便紅白粘稠,內急後重。舌紅,苔膩,脈細澀或淡軟。

(6)口痢:綜合癥:腹瀉無物,或嘔吐無物。胸悶,舌苔黃膩,脈滑,惡心,或食後嘔吐,形體消瘦,口淡舌紅。

急性期分為濕熱痢疾、流行性痢疾、寒濕痢疾;慢性期分為息痢、虛寒痢、陰虛痢。靜息痢疾、濕熱痢疾臨床常見,流行性痢疾危重。

西醫診斷標準1。急性阿米巴痢疾

(1)多為緩升型,排便次數較多,有惡臭,暗紅色果醬樣黏液,便血。壹般癥狀較輕。

(2)暴發型有寒戰、高熱、血毒、急性腹瀉、便血等癥狀。

(3)糞便鏡檢發現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體。

2.慢性阿米巴痢疾

(1)急性期後出現腹痛、腹瀉、腹脹、痢疾。

(2)結腸鏡檢查可見散在潰瘍,邊緣充血腫脹,中心下陷。

(3)糞便中發現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體。僅在間質或包裹患者中發現小滋養體或囊腫。

西醫的診斷依據是(1)。典型的急性癥狀:癥狀較輕,壹天腹瀉10次左右,糞便中有粘液和血,有類似果醬的惡臭。急性腹瀉,隨後右下腹劇烈腹痛。(2)急性暴發型:急性起病有高熱,出現毒血癥,1天會20次以上,有水樣便,急性腹瀉,腸道出血或腸穿孔。(3)急性不典型:病情較急性典型病例輕,缺少典型的痢疾樣大便,但與壹般腸炎相似。(4)慢性急性發作:癥狀與急性發作相同。(5)慢性遷延型:癥狀輕、重,有時好轉。腹痛、便秘、腹瀉交替出現,持續數月或十余年。(6)昆蟲攜帶者:壹般無癥狀。僅在檢查糞便時發現囊腫:

這種病的發病潛伏期只有4 ~ 7天,老年人為數月或數年。

病史臨床癥狀輕重不壹,以蠕蟲(或囊腫)患者最多見,高達80%;感染後,患者無癥狀,無抗體形成,但大便檢查顯示溶組織阿米巴包囊。腸道潰瘍小而淺表時,雖有組織受累和抗體形成,但無癥狀,大便檢查有囊腫。

癥狀包括腹痛、腹瀉、急性腹瀉和排出惡臭和膿性糞便。

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病變的範圍和部位,體征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

(1)急性典型:起病多為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排便次數可達壹天10次左右。排便時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尿急,隨後有沈重感。病變高的患者腹痛多,病變低的患者尿急多,其次為沈重。腹部壓痛在兩個下腹部都很明顯,尤其是右側。糞便量適中,有暗紅色膿液和粘液,腐敗,惡臭,含滋養體。患者的體溫和白細胞計數大多為陽性或略高。癥狀常持續數天或數周,緩解後常復發。

(2)急性暴發型(中毒性):起病較急,以寒戰、高熱為首發癥狀,大便次數高達10 ~ 20次壹天,呈水樣或血樣,有臭味,含大量活性阿米巴滋養體。因為大量毒素被吸收,身體反應強烈。毒素刺激內臟神經,炎癥刺激腸壁神經末梢,引起腸痙攣和腹痛;腹瀉是由於腸痙攣,腸蠕動增加,腸壁對水的吸收減少,腸壁滲出血管性漿液而發生的;炎癥刺激直腸和肛門括約肌引起的痙攣是急性的,然後劇烈,由於腸粘膜彌漫性充血水腫,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伴有大量粘液和纖維素滲出,最後形成潰瘍,潰瘍面出血,產生粘液膿性血便。並且有嘔吐、脫水、虛脫、譫妄、脈率、循環衰竭等神經系統癥狀。因感染嚴重,機體抵抗力減弱,感染痢疾誌賀氏菌或化膿性細菌,腸壁多為彌漫性壞死,故常發生腸道出血和穿孔。大多數患者在1 ~ 2周內死於毒血癥或衰竭。

(3)急性不典型:病情較急性典型病例輕,缺乏典型阿米巴痢疾樣糞便,常與壹般腸炎癥狀相似。

(二)慢性階段

(1)慢性急性發作型:發作時的癥狀與急性阿米巴病基本相似。

(2)慢性遷延型:常為急性型的延續,病程長達數月至數年,反復出現腹瀉或與便秘交替出現。壹天腹瀉3 ~ 5次,大便呈黃糊狀或軟、腐臭,有少量粘液,伴有隱痛性腹痛,大便鏡檢可見少量紅、白細胞。間歇性患者無特殊癥狀,或有輕度便秘、腹痛、腹脹、腹部不適等胃腸功能紊亂體征。

體檢發現右下腹壓痛,體征不典型。

電診斷

影像診斷x線鋇灌腸檢查:阿米巴病病變部位有充盈缺損、痙攣、充血,此改變無特異性,有助於阿米巴瘤與腸癌的鑒別。x線平片可以顯示腹膜炎的證據。

實驗室診斷(1)顯示糞便中有紅細胞和白細胞。發現了阿米巴滋養體。(2)培養變形蟲。(3)結腸鏡檢查可檢出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

血常規中的白細胞數通常不會升高,早期可能會略有升高。有細菌混合感染和腸穿孔並發癥者,常中度以上增加。

尿

糞便應在出院後1 ~ 2小時內檢查。久而久之,活躍滋養體的細胞質和迅速變性難以辨認,與結腸炎難以鑒別。取樣時,應選擇含有血粘液的部分。對陰性患者要反復檢查,提高陽性率,連續6次塗片檢出率在90%以上。1.鏡檢:從膿性血便中選取粘液部分,用生理鹽水直接塗片,蓋上蓋子,顯微鏡下檢查滋養體。溶組織和內阿米巴的滋養體移動迅速,伸出透明的指狀或舌狀偽足,內含吞噬的紅細胞,是重要的診斷依據。阿米巴痢疾的糞便塗片中常出現沙氏結晶,可提供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的間接證據。從形成的糞便中選取少量材料,塗在碘溶液中,用顯微鏡檢查包囊。胞囊大小為10 ~ 20μ m,胞質黃綠色,糖原泡邊緣不清,棕紅色,有1 ~ 4個細胞核。核仁在中央,核仁周圍的有色顆粒呈串珠狀折射。包封可通過甲醛醚沈澱或硫酸鋅浮聚濃縮;濃縮法陽性率可提高到70%,非濃縮法陽性率僅為30%。2.阿米巴培養:反復大便陰性者,可培養為阿米巴原蟲。常用的培養方法有營養瓊脂雙相培養基和洛克氏液體雞蛋血清培養基。血清和米粉是後者的必要成分,細菌的存在也是非常必要的。但阿米巴的人工培養陽性率在大多數亞急性或慢性病例中並不高。

腦脊髓液

其他診斷治療:

凡出現痢疾樣腹瀉或腸道功能障礙,病因不明者,可給予足量的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治療,若效果明顯,也可進行臨床診斷。

免疫學間接血凝試驗、間接熒光抗體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陽性,有診斷價值。

組織學檢查

西醫對阿米巴病的鑒別診斷應與細菌性痢疾、血吸蟲病、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腸結核等疾病相鑒別。

(1)急性細菌性痢疾:當地急性細菌性痢疾的流行情況、發病季節、患者接觸史或發病前1周內的感冒和不潔飲食史等。多數患者起病急,伴有發熱、腹痛、腹瀉、急性腹瀉、粘液便或膿便、左下腹壓痛等。慢性病人的既往發作史有壹定的診斷參考價值。如果病情發展迅速,出現高熱、無精打采、嗜睡、驚厥(昏迷,甚至循環或呼吸衰竭,則為中毒性菌痢。大便塗片鏡檢和細菌培養有助於確診。結腸鏡檢查和X線鋇劑檢查對鑒別慢性細菌性痢疾和其他腸道疾病是有價值的。

(2)血吸蟲病:本病以接觸疫水史為特征,起病緩慢,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糞便中發現血吸蟲卵,或孵化時發現毛蚴;腸粘膜活檢可見血吸蟲卵。該病在急性和慢性階段均可出現痢疾樣腹瀉,因此需要進行多項實驗室檢查以確診。

(3)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體弱消瘦,長期腹瀉,膿血便為主,臨床上與慢性阿米什病難以鑒別。乙狀結腸鏡檢查顯示腸粘膜廣泛充血、水腫、出血、糜爛和大多數散在潰瘍。多項病原體檢測陰性,血清免疫學檢測阿米巴抗體陰性,鋇灌腸X線檢查顯示腸黏膜皺褶消失,後期結腸變短,管腔變小,可見狹窄區域。當具體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這種病。

(4)結腸癌:慢性阿米巴病和結腸癌均有腹痛、腹瀉、膿血便等癥狀。左直腸癌患者常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稀並含血,伴有腹脹等不適。右直腸癌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貧血、消瘦、不規則發熱等。,而且有排便不暢的感覺。糞便大多粘稠,含少量粘液,血很少。潛血試驗陽性,大部分晚期可達腹部包塊。活檢和治療性診斷可以用來區分它們。鋇灌腸或纖維結腸鏡檢查有助於鑒別高位者。

(5)腸結核:多數患者有結核病史和原發結核病竈。患者有不規則的低熱、盜汗、營養失調、虛弱、消耗等。糞便多為黃色稀粥,粘液少膿,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胃腸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糞便濃度來尋找結核桿菌。必要時給予實驗性抗結核藥物2 ~ 3周。

中醫辨證

療效評價標準為1。癥狀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壹天大便次數不超過2次。

2.停藥後隔日大便鏡檢和阿米巴培養1次,連續兩次為陰性。在慢性患者中,糞便濃縮法至少兩次發現溶組織阿米巴囊腫為陰性。

3.乙狀結腸鏡檢查粘膜正常。

4.血清學檢查兩次以上為陰性,但恢復後抗體滴度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故陽性結果應結合臨床制定。

5.出院後每月隨訪65438±0次(包括癥狀、體征、大便檢查和阿米巴培養等。)、***6次,均為陰性。

急性阿米巴病預後壹般較好,大部分在短期內治愈。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當,少數患者會轉為慢性Ami痢疾。預後與病程長短、有無並發癥有壹定關系。如有肝膿腫、腦膿腫、腸穿孔、腹膜炎,預後較差。因此,早期診斷,早期合理治療,預後較好。

並發癥1。肝膿腫。

第二,腦膿腫。

第三,腸穿孔和腹膜炎。

西醫講究休息,給易消化的飲食。高熱、頻繁腹瀉、劇烈腹痛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脫水時口服補液: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或檸檬酸三鈉2.9g,氯化鉀1.5g,加溫開水至1000m1。脫水明顯者應靜脈補液,酸中毒者應補充堿性溶液。合理使用有效藥物根除腸道內阿米巴原蟲,防止其進入肝臟;密切註意各種並發癥的發生,尤其是腹膜炎。

抗病原體的治療主要在於消除組織型和腸腔型滋養體,但各種藥物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以下藥物根據病情適當選用。

1.殺死組織和腸阿米巴原蟲的藥物。

(1)甲硝唑(甲硝唑)本品為低分子量(171)硝基咪唑,分子式和化學結構為:1-(β-羥乙基)-2-甲基-5-硝基咪唑。

這種產品可以殺死阿米巴原蟲。本品易擴散到需氧和厭氧微生物中,但只有在後者中其硝基才能被還原成氨基衍生物,產生極其活潑和不穩定的中間體,如羥胺和/或亞硝基衍生物,可幹擾細胞內RNA、DNA和蛋白質的產生。口服後容易被吸收。單劑量服用250mg、500m和2000m後,血藥濃度峰值在1 ~ 3小時內達到,分別可達6μg、12μg和35μg/m1。半衰期為6 ~ 13小時,反復給藥後無蓄積現象。飲食可以延緩吸收,但不影響血藥濃度峰值。該藥抑制原蟲的氧化還原反應,斷裂病原體的氮鏈,體外殺滅阿米巴效果明顯,抗厭氧菌作用明顯。對各部位阿米巴有效,廣泛分布於各種器官和大部分體液。口服0.4 ~ 0.8g,每日3次,5 ~ 10天為壹個療程,靜脈註射15mg/kg立即應用;之後劑量為7.5 mg/kg,每6 ~ 8小時重復壹次。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有金屬味、口幹、惡心、嘔吐和結腸炎。此外,還有嗜睡、頭痛、頭暈等。,而且大劑量會引起抽搐。

(2)替硝唑(fasigyn):此藥理性質與甲硝唑相似,吸收比甲硝唑快,療效與甲硝唑相似。每日2g,口服壹次,連服3-5天。

(3)透唑

(1-(5-硝基-2-噻唑基)-4-乙酰哌嗪):其療效與甲硝唑相似,無明顯副作用。

2.殺滅腸腔阿米巴原蟲的藥物

(1)鹵代羥基喹啉,①喹碘仿。本品含碘28%,在動物實驗中可直接殺死阿米巴滋養體,並可能抑制原蟲體內酶的活性或鹵化其蛋白質。通常與殺死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藥物壹起使用。成人0.5 ~ 1.0g,壹日三次,8 ~ 10天為壹個療程,必要時間隔壹周重復壹個療程。副作用很輕微。②二碘喹啉:本品含碘64%,半衰期為12小時;作用和用途與碘仿相同。③氯碘喹啉:本品含碘40%,氯12%。口服後比二碘喹啉更易吸收。口服劑量250mg,壹日三次,10天為壹個療程。半衰期:11 ~ 14小時。低毒性,偶爾胃部不適。鹵代羥基喹啉壹般只適用於輕、中度阿米巴患者;它通常對嚴重病例無效,但隨後被用於清除感染;治愈率可達80%。

(2)五價脾劑:藥物中所含的砷與原蟲中的主要巰基酶結合,抑制原蟲的生長繁殖和包囊的形成。該藥物可直接殺死腸內阿米巴滋養體。對慢性阿米巴腸病及攜帶者有較好的療效。副作用包括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等。有些患者有嚴重的副作用,如剝脫性皮炎、粒細胞缺乏癥、肝炎等。由於毒性大,已停用或少用。口服劑量為250mg,每日兩次,10天為壹個療程,必要時10天後再服第二個療程。

(3)糠基二氯乙酰胺:該藥口服後在腸內分裂為二氯乙酰胺和糠基酸,90%的二氯乙酰胺被迅速吸收;然後與葡萄糖醛結合,在1小時內血藥濃度達到峰值,6小時內下降,然後從尿中排出,未被吸收的為抗阿米巴活性物質。對腸腔內阿米巴有很好的療效。單獨使用只適用於無癥狀的原蟲攜帶者。毒性低,主要副作用是腹脹、惡心、嘔吐、厭食等。口服500mg,壹日三次,10天為壹個療程。孕婦和(2歲兒童不宜使用。這種藥經常與甲硝唑聯合使用來治療肝膿腫,以根除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4)抗生素:四環素和紅黴素間接起到抗阿米巴的作用。但四環素副作用大,所以現在壹般停用四環素。巴龍黴素只作用於腸阿米巴,所以適用於腸阿米巴。不適合腎功能不全、潰瘍性結膜炎患者。

3.殺滅組織阿米巴的藥物

(d)依美汀(emetine):對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滋養體有直接殺傷作用,作用強,見效快,通過阻斷核酸核蛋白的合成來阻止滋養體分裂。因為原蟲攝取藥物的速度比宿主細胞快,所以具有選擇性毒性。在大多數組織中可達到有效濃度,並經腎臟排泄。口服吸收不規則,可誘發嘔吐,故只能註射,主要貯存於肝、肺、脾、腎,在心臟、橫紋肌、腸壁肌等其他組織中僅發現少量。體內有蓄積,停藥後1 ~ 2個月尿中仍可檢出微量。器質性心臟病患者、腎功能不全者、孕婦請勿使用。壹般治療劑量計算為1mg/kg/天,成人劑量壹般為0.06g/天或0.03g/天兩次,連續6天深肌註給藥;重癥病例隨後每日0.03 g,連續6天,***12天;嚴重者隨後每日0.06 g,連續9天,停藥後繼續同樣量3天。該藥毒性大,多數患者服用後出現副作用:①註射部位疼痛,甚至局部無菌性膿腫或肌炎。②腹瀉、惡心、嘔吐。③血壓下降,約半數有輕度心電圖改變,T波、P波平直或倒置,P-R、Q-T間期延長,早搏,壹過性房顫。重度心肌中毒患者存在傳導障礙,如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④全身肌無力、乏力、頭痛,偶見神經肌肉接頭阻滯和中毒性肌炎,引起神經閃痛、感覺障礙和肌肉萎縮。

由於其毒副作用,吐根堿不適合壹般患者。使用依美汀期間臥床休息,每天檢查心血管系統和神經肌肉系統的癥狀和體征。如果脈率超過110次/分或血壓下降,心電圖異常、胸痛、全身無力者應停用吐根。

(2)脫氫吐根堿:本品為吐根堿的衍生物,作用與吐根堿相同,毒性低,副作用小,但有時可引起低血壓和多發性神經炎。每日劑量為1 ~ 15 mg/kg,壹般為60mg/天,皮下註射3 ~ 10天。器質性心臟病和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3)氯化喹啉(氯喹):僅適用於阿米巴肝病。這種藥物插入DNA堿基配對,抑制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幹擾阿米巴原蟲的繁殖。低濃度時,藥物抑制染色紅細胞的核酸合成,高濃度時,氯喹也能抑制哺乳動物細胞的核酸合成和復制。氯喹的體外作用強於鹵代羥基喹啉和卡巴松,但不如吐根。口服後,氯喹在小腸中完全吸收,並與組織蛋白和核酸具有高結合能力。肝、脾、腎、肺等器官中的藥物濃度比血漿中高200-700倍,對腸外阿米巴療效顯著,排泄緩慢,在體內蓄積。藥物的半衰期為48小時,停藥數周後從組織中消失。成人每日0.6g劑量,2天後改為每日0.3g,2-3周為壹個療程,適用於胃腸外阿米巴病。除甲硝唑外,氯喹可用於預防阿米巴腸病的肝膿腫。氯喹有輕微毒性,如頭痛、視力模糊、胃腸道反應、皮疹等。、以及竇房結抑制引起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損傷。極少數患者在服用氯喹後出現藥物性精神病。療效壹般較好,用氯喹治療後48 ~ 72小時癥狀往往開始緩解。

阿米巴病的最佳療效取決於藥物的首選和聯合用藥。目前常用的首選藥物和聯合用藥的治療方案如下:

4.原則上,阿米巴病急性期應首先選用組織內抗阿米巴藥物,同時聯合腸腔殺蟲藥物。優選甲硝唑加糠基二氯乙酰胺或二碘喹啉;其次,選擇二氯乙酰胺糠酯或二碘喹啉加依美汀(去氫依美汀)。

(1)甲硝唑:400 ~ 800 mg,壹日三次,連用5 ~ 10天,1 ~ 2天可改善癥狀,治愈率90%;如囊腫排出,可加糠基二氯乙酰胺0.5g,每日3次,共10天。或二碘喹啉0.6g,每日三次,共20天。

(2)甲硝唑也可用甲硝唑代替,每日服2g,連服3-5天,療效好,毒副作用小。

(3)氯喹加二碘喹啉:氯喹為0。每天6g,改成0。連續服用2天,每天3克,2-3周為壹個療程。二碘喹啉每日0.6g,壹日三次,15 ~ 20天為壹療程,必要時間隔2 ~ 3周進行第二療程。

(4)急性暴發性阿米巴病,可靜脈註射甲硝唑,或依美汀或脫氫依美汀1mg/kg/天(可分兩次,早晚肌肉註射或皮下深層註射壹次),療程6天,隨後服用氯喹。催吐劑對組織內的滋養體有效,對腸腔無效,且毒性較大,除嚴重阿米巴病外壹般不使用。

4.抗阿米巴藥物治療慢性阿米巴病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以下藥物。

(1)無癥狀阿米巴病:首選糠基二氯乙酰胺0.5g,每日三次,共10天;其次是二碘喹啉0.6g,壹日三次,15 ~ 21天為壹個療程,或喹乙醇0.5 ~ 1.0g,壹日三次,8 ~ 10天為壹個療程。

(2)輕度阿米巴病:首選糠基二氯乙酰胺或二碘喹啉加抗生素;磷酸氯喹(1 ~ 1.5g/天第1 ~ 2,2 ~ 3次,然後0.5g/天,2次,14天為壹個療程)。或甲硝唑0.4 ~ 0.8g,壹日三次,10天為壹療程。第二種選擇是巴龍黴素每日25 ~ 30 mg/kg,療程5 ~ 10天:其次是甲硝唑或氯化喹啉。

中醫治療以導滯、行氣、活血為原則。剛開始屬於濕熱證,所謂“益之不盡,以致通。”後期屬於虛證或虛中帶實證,以攻補為主,或溫補澀,不宜過苦過寒損傷脾胃。如患者病情危重,應回陽搶救,積極搶救。

壹、辯證施治:

(1)濕熱痢疾:

治療:清熱燥濕,解毒理氣,活血化瘀。

處方:葛根黃芩黃連湯:葛根15g,甘草3g,黃芩9g,黃連9g,水煎。白頭翁湯:白頭翁15g,黃柏12g,黃連6g,秦皮12g,水煎,腹痛劇烈加木香、青皮、白芍;便血過多者加地榆炭、槐花炭、當歸炭。表證加香薷、炒豆豉、枳殼、檳榔、厚樸。

(2)流行性痢疾:

治療:清熱涼血解毒。

處方:白頭翁湯:(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加金銀花。地榆、赤芍、牡丹皮、枳殼、木香等。如果癥狀是高燒,神誌就會神誌不清,甚至抽搐,舌苔緋紅。皮毛枯黃,脈細,深入心臟為熱毒。所用沈曦丹:犀角、石菖蒲、黃芩、生地黃、金銀花、金汁、連翹、板藍根、黑豆、玄參、花粉、紫草。或紫雪丹:黃金、芒硝、石膏、滑石、磁石、升麻、人參、甘草、犀角、羚羊角、沈香、木瓜、丁香、芒硝、朱砂、麝香。清熱解毒,開竅止痙。若癥狀為汗出、肢冷、脈細數、氣短、昏迷、外脫,則應用參附湯或獨山湯回陽以挽救不良反應。

(3)寒濕痢疾:

治法:溫中、祛濕、理氣。

處方:①傅貴理中湯:黨參12g,幹姜9g,白術12g,炙甘草6g。用水煎服。加入當歸、木香和白芍。②艾葉3g,幹姜3g,萊菔子4.5 g,水煎,每日3劑。

④虛寒痢疾(遷延性痢疾):

治法:補中焦,清腸收斂。

處方:補中益氣湯:黃芪15g、甘草6g、黨參12g、當歸10g、陳皮6g、升麻3g、柴胡3g、白術9g;用水煎服。桃花湯:赤石脂24克,幹姜6克,粳米30克。用水煎服。若見急性痢疾癥狀,屬濕熱,則除赤石脂、幹姜等澀藥,加清熱燥濕解毒藥。若痢疾持續時間較長,則耗陰耗血,泄瀉赤白粘稠,乏力乏力,伴有腹痛、微熱、舌紅津液少、脈數,屬陰虛痢疾,用黃連阿膠湯、泊金丸(黃連、阿膠、黃芩、烏雞、白芍、當歸、幹姜)加減。

(5)息痢:

治法:溫中和血,除苦解郁。

處方:香砂六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木香、砂仁。或李連湯:人參、白術、幹姜、炙甘草、黃連、茯苓。如果壹見著涼就出現癥狀,拉肚子是白色冰凍的,妳是吃不下的。舌淡苔白,脈沈。對於脾陽虛的人來說,寒積在腸內是無法消除的。用溫脾湯:人參、肉桂、幹姜、附子、大黃。

(6)口痢疾:

治法:清濕熱,和胃降濁。

處方:開運散:人參、黃連、石菖蒲、丹參、蓮子、茯苓、陳皮、冬瓜子、陳米、荷葉蒂。和諧心湯:大黃、黃芩、黃連。加減。如果湯劑不接受,先用郁舒丹:山慈菇、大戟、麝香、腰黃、朱砂、五倍子。少量鈍器衣物。若癥狀為舌質紅燥、脈細,則加石斛、麥冬、沙參、生地,養胃養陰。

  • 上一篇:我沒做錯什麽。為什麽會心慌氣短?
  • 下一篇:孕媽媽冬天可以吃哪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