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是指關節面之間失去正常連接。根據關節面的脫位情況,可分為全脫位和半脫位。同時,關節脫位常伴有關節囊、周圍韌帶和軟組織損傷,甚至神經和血管損傷。關節脫位後會出現局部疼痛、腫脹、壓痛等癥狀,關節完全不能活動;出現肢體軸改變、肢體長度改變等畸形;在X線下,可以診斷出脫位的具體情況和骨折的發生。
在受傷現場,沒有關節脫位復位經驗的人不要隨意動手,以免加重傷情。當脫位已經形成時,應用夾板和繃帶暫時固定受傷肢體,然後送醫院或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治療。
肩關節脫位的臨時固定方法是:用兩條長毛巾或布帶,壹條纏在患肢前臂上掛在脖子上,另壹條將患肢固定在胸壁上,在健側下打結。
肘關節脫臼時,如果沒有合適的夾板,也可以將粗鐵絲彎成壹個長圈,然後用繃帶或毛巾包紮成鐵絲夾板,再將鐵絲夾板彎成合適的角度,用繃帶將受傷的肢體固定在夾板上,再用布帶將前臂吊起來。如果沒有鋼絲夾板,也可以用寬布帶把受傷的肢體掛在胸前。
2.運動時扭傷了腳踝怎麽辦?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中最常見的關節韌帶損傷。多發生在跑步、籃球、足球、跳高、跳遠、滑冰、滑雪、跳傘、摔跤等運動項目中。主要原因是:運動前沒有做熱身活動,踝關節肌肉韌帶不動,關節韌帶彈性和伸展性差,不能滿足劇烈運動的需要。跑跳用力過猛,腳落地姿勢不當,踝關節超出活動範圍。跑跳的時候腳落在坑坑窪窪、磚塊石頭上,無法讓整個腳掌都落平。
腳踝扭傷的癥狀:常發生在腳著地的瞬間,常聽到“嘟嘟”的聲音。關節的內側和外側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腳也不能馬上在地上行走。因為踝關節內收、內翻的機會多,外側韌帶損傷居多。受傷幾分鐘後,局部開始腫脹。距腓前韌帶是關節囊的壹部分。撕裂骨折時,常合並關節出血,踝關節也有腫脹。受傷幾天後出現藍紫色瘀斑,疼痛逐漸緩解。如果踝關節疼痛劇烈,腳向前、向後、側向脫臼,說明踝關節有出血。
踝關節扭傷的處理:立即停止運動,適當擡高患肢,12小時內冷敷,防止進壹步出血。12小時後應熱敷,促進炎癥消退。嚴重扭傷,內服大爹丸、強的松片,外用樟腦酒、松節油。針刺懸鐘、三陰交、太白、尹稚等穴也有壹定療效。比如在壓痛點註射地塞米松,療效更好。扭傷兩天後,應鼓勵患者盡早鍛煉下肢,練習慢走,並采取按摩、針灸、理療等措施,盡快恢復足部功能,防止局部粘連和肌肉萎縮。如果妳懷疑腓骨骨折,請找醫生用X線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