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妻又稱“潮蟲”,在南方也叫“西瓜蟲”、“團子蟲”,屬於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潮蟲亞目。鼠女有很多種。多數為橢圓形,體長9-15 mm,背部和腹部非常扁平,呈灰褐色和灰藍色。經常能蜷成壹團,是食草的陸生群體。口器是咀嚼口器,是唯壹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甲殼動物。它們從海邊分布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第壹根觸角很短,後7對胸肢成為行走的腳。但它們都需要生活在潮濕、溫暖、有遮蔽的地方,有負趨光性。與高度適應陸地生活的昆蟲和蜘蛛不同,它們分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田間,主要危害黃瓜、番茄、油菜等的常見種類是有代表性的動物如有蹄蟲科、鼠婦科、球蟲婦科等。
二、鼠女的生活環境和收藏
鼠女喜歡住在爛木頭、爛樹葉、石頭等下面。,有時會出現在房屋和庭院裏。鼠女的生活在20度到25度之間比較正常。如果室內外溫度在25度左右,可以在屋前屋後的石頭、瓦礫、盆、壇中找到;溫度低於25度時,需要選擇溫暖的花窖,在院內下水道旁,或者在平房條件下的廚房地磚下收集。我們在學校花園采集的時候發現鼠女數量少,個體小,主要是壹些小個體。花盆下可以收集,但是數量少。花盆放在水泥地上,量就少,水多了量就大大減少。為了收集方便,經過壹番努力,我們發現如果臺灣省草被連根鏟起,倒著蓋在靠近墻邊的草坪上(可以蓋兩三層),前幾天不要澆水,等草幹了以後,用少量的水澆三天左右,只要相對濕潤就可以了。如果壹個月左右開始收集,可以得到大量的母鼠。而且收集過程很方便,把草皮拿走就行了。在采集老鼠的過程中,壹定要小心保護。收集後,應在容器中取壹些濕土,並註意通風。濕土最好富含有機質,顏色以黑色最好。同時可以放壹些植物的幾片爛葉或者小根。
第三,鼠婦的繁殖
在實驗室裏,老鼠和女人可以養在大盆裏,比如塑料水槽,或者裝在月餅的盒子裏。在盆裏放壹些篩選後的軟土。土壤富含有機質,特別是黑土,可以放壹些腐爛的葉子。土壤的含水量不能太大。每天可以往土裏噴少量清水,水滴入土裏太多,容易形成爛泥或爛泥,減緩鼠女的活動,甚至導致死亡。可以手工做個小測試。用手抓壹把土,使勁擠。沒有水流出妳的手指。放開妳的手,輕輕撫摸。土壤疏松,說明土壤濕度適中。同時,每三天換壹次土,最長不超過壹周,不要全部換土,可以放壹半留壹半。雌鼠密度不宜過高。壹個1000 ml的容器,大約可以養25-30只雌鼠。如果密度過高,雌鼠很容易死亡。可以用黑布蓋在盆上,保證空氣充足,同時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女逃跑。晚上還可以開燈,也可以防止鼠女逃跑。
四。培養鼠妻過程中的註意事項:
1,每次換土,最好保留壹部分原土;仔細檢查換過的土,不要因為個別鼠女“假死”或在土裏鉆來鉆去而丟失。
2.在實驗室放置鼠女時,要註意周圍是否有其他動物,如老鼠、蟑螂等。
3、土壤水分不宜過多,保持濕潤即可。如果不小心加水過多,可以用細沙調整。
4.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要盡可能的給鼠女提供壹個合適的溫度。
5.不要把養的鼠母狗放在太亮的地方,盡可能給它提供較暗的環境。
解釋:鼠負,負平,鼠姨,鼠粘,濕蟲,地雞,地虱。
氣味:酸,溫,無毒。
適應癥:1,產後尿秘。用七鼠女,熬過來,磨成粉,酒送。
2、捏臍風。用鼠婊子搗爛,擰壹點汁倒。
3、牙疼。將老鼠藥1粒、巴豆1粒、花椒1粒磨成粉,加入大米做成綠豆大的丸子。咬壹顆棉花包著的藥丸,吐出來。它創造了奇跡。
別名濕蟲、潮蟲和地虱。
它來自鱗翅目的犰狳或鼠婦的幹燥體。春夏秋三季捕撈,鐵鍋煎,或沸水汆燙,曬幹或烘烤。
性味酸溫。
功能:利咽止痛,化瘀利水。用於慢性氣管炎、術後疼痛、牙痛、口腔炎、鵝口瘡、咽喉腫痛、小便不利、閉經。
用法用量:1.5 ~ 3分鐘(0.5 ~ 1 g),取粉。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