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寫:夜明沙
英文名:Bat Dung
來源:蝙蝠科等蝙蝠的幹糞便。
功效:清熱明目,活血消積,軟堅散結。
主要治療:治綠盲,內外障,瘰癧,營養不良,瘧疾。
性味歸經:辛、寒。①經典:“辛涼。”2“不錄”:“無毒。”入肝經。(1)綱要:《厥陰肝經血分》(2)返老還童本草:“入肝脾。”
用法用量:口服:丸劑、散劑,l ~ 3元。外用:研磨,噴灑或應用。
藥物禁忌癥:《應得本草》:“婦產禁用。”
藥物配伍:本草筆記:“白蘞,白薇。”用密蒙花,能清肝明目,排除障礙;用晚蠶沙,清肝化瘀;用豬膽汁,清肝明目;配合乳香,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別稱:鼠屎、鼠法、石肝(本經)、黑砂星(綱要)、屋檐上的鼠屎(江西中藥)
藥方名:夢魘沙、鼠糞、鼠糞。
商品名:夜沙、蝙蝠屎,最好是淺色、幹燥、棕色、無泥沙等雜質的。
動植物資源分布:產於全國大部分山區。主產於浙江、江西、江蘇、廣西、河南、甘肅、遼寧等地。
藥材的采集與貯藏:全年均可采集,尤其是夏季。在山洞裏鏟,去土,挑出雜質,曬幹。
拉丁名:Vespertilionis原生動物Vespertilio superans托馬斯
處理方法:洗凈雜質,揚去泥砂,或沖洗,曬幹。《綱要》:“凡收集的灰塵,可用水洗去,細沙可曬幹焙幹。”
考證:出自《日華子本草》。
藥材鑒別:長橢圓形顆粒,兩端稍尖,長5 ~ 7毫米,直徑約2毫米。表面粗糙,褐色或灰褐色,破碎,小顆粒或粉末。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褐色或黃褐色發亮的昆蟲頭部、眼睛和小翼。無氣,味微苦刺鼻。最好是幹爽無砂,棕色,淺色,有嚼勁無砂,有小亮點的。
中藥化學成分:含尿素、尿酸、膽固醇及少量維生素A等。含灰分63%,總氮3.28%,氨0.47%,尿素0.52%,尿酸0.33%,微量維生素a,還含有磷酸鹽和硝酸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