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原因導致的出汗最常見的有兩種:壹種是盜汗,在晚上睡覺時不自覺地出現。另壹種是自汗,發生在白天,不因勞動、衣服厚或熱而自發出汗,或稍加運動後出汗。
自汗的主要原因是身體虛弱或大病後。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穩”所致。治療應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可服用補中益氣丸、生脈飲,滋養土生金,益氣斂汗,或嚼服西洋參、人參,也可加減用生脈散、玉屏風丸。
汗腺分泌與運動強度密切相關:壹般規律是運動強度越大,排汗越多。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肌肉活動更加劇烈,產生的熱量也更多。為了維持正常的體溫,人體必須增加排汗量來散發多余的熱量。所以運動強度越大,排汗必然越多。
出汗量首先與個體差異有關:眾所周知,汗液來源於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數量是極其龐大的。百萬汗腺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小汗腺,廣泛分布於全身皮膚下,平均每平方厘米約300個,遍布全身約230萬個。當運動或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時,人體主要依靠這個汗腺排汗,生理學家稱之為暖汗。另壹種是大汗腺,分布在腋窩、乳頭、外陰的皮膚下。當人受到驚嚇、興奮或羞辱時,主要是這個腺體在出汗,生理學家稱之為神經性出汗。生理學研究發現,小腺體和大腺體的數量不僅存在性別差異,還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在同等條件下,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此外,個體差異還體現在體液的多少上。有的人運動時體液多,出汗多;有的人運動時體液少,出汗少。體液的多少往往取決於體內脂肪的含量,因為脂肪組織中的水分較少,所以胖人的體液比瘦人少。胖人雖然運動時出汗多,但對水分流失的耐受能力相對較差。也就是說,如果運動時間不長,胖子會因為水鹽代謝紊亂而過早疲勞。運動前是否喝水對體液也有影響。如果運動前大量飲水,也會因體液增加而增加出汗。
所以出汗量因人而異,不用擔心。
運動時大量出汗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