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主要危害芽、莖基部和塊莖。芽被感染,有的還沒出土就爛成芽了,導致缺苗。挖掘後侵染初期,植株下部葉片變黃,莖基部形成褐色凹點,大小為1-6cm。病斑或莖基部常覆蓋灰色菌絲層,有時莖基部和塊莖產生大小、形狀、塊狀或片狀不同的均勻總和,呈散在或聚集狀。
發病機理:以菌核在病薯上或留在土壤中越冬。帶臂的馬鈴薯是次年的首要傳染源,也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載體。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病原菌從根系或土壤中莖基部的傷口侵入,引起病害。該病發生在大潮中,與潮濕條件有關。播種早或薄厚土壤溫度低,病害嚴重。
馬鈴薯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農業控制
1,作物輪作。種植玉米、蕎麥、豆類等作物3年以上。
2.選擇改良品種。表面無黑色菌核的精選種薯。
3.選擇地塊,推廣壟作。整地施肥應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層疏松、透氣性好、微酸性的砂壤土。播種前要清理殘茬,深耕,耕深要達到20厘米。結合耕田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畝,同時根據土壤墑情添加到“巴尼達碧卡復合肥”中。
4.播種要適時晚播,淺播,這樣可以縮短出苗時間,減少幼苗與土壤中病菌的接觸,降低病菌入侵的概率。
化學防治
1.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 +2.5 kg滑石粉拌種可混勻,然後幹混種薯150 kg,或用25 ml/L咯菌腈、60-65 ml精制甲霜、7-8 kg水進行拌種100。
2.溝施處理是在播種時,每畝用40公斤水混合50克25%嘧菌酯懸浮劑或40克23%噻呋酰胺懸浮劑。
3.葉面噴施:23%噻呋酰胺懸浮劑30克或40%氟啶胺異菌脲懸浮劑50克,20%甲基Liphos乳油50 ~ 80毫升,加水40公斤,在發病初期進行葉面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