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原產於古懷清州,即今河南省沁陽、焦作壹帶,古稱懷山藥,又稱淮山,或簡稱淮山。是我國歷史悠久的薯類食品之壹,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在餐桌上。相比之下,土豆是16世紀傳入中國的,所以也叫山藥蛋。
山藥是壹種很好的食物,也是壹種古老的藥材。是典型的藥食同源。
在中醫的古代思維中,要認識某種食物或藥物,通常采用類比的方法。我們試試這個方法來認識山藥吧。
我們來看看清末民初的大醫張錫純在他的《醫熱西學》壹書中是如何解讀山藥的:
可見山藥的滋補作用是非常顯著的。
《金匱要略》記載,治療虛損的山藥丸是用山藥代替人參作為主藥制成的。《醫熱情》中記載的張錫純自制山藥飲,只需煎山藥即可治愈女性產後虛弱,效果驚人。
從五行來看,山藥為陽土,陽土主降,故能降肺氣,生津止渴,補腎氣,可直達下焦。
從五行的相互包含來看,山藥是土中之木,在收衰過程中含有上升趨勢,故能健脾升陽,不適合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
日常食用,煮、炒、燉,各種烹飪方法都可以。我做飯的時候,不管是做紅燒肉、排骨湯還是羊肉湯,都會加山藥,好吃又滋補。
對於素食的人來說,可以在米粥中加入山藥、紅棗、枸杞,具有極好的補益氣血的功效,可以作為食療偏方。
另外,對於感冒後咳嗽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可用山藥60克、苦杏仁15克代茶飲,小孩可適當加入冰糖,口感更佳。既能治療病後久咳,又能免去苦藥的煩惱。
@人人健康#人人健康超級團# #健康科普資格賽# #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