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口炎的治療
全身抗病毒治療: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和利巴韋林,對於原發性皰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韋200mg/次,5次/天,或利巴韋林200mg/次,3 ~ 4次/天。
區域治療:口腔黏膜區域使用,常用制劑有溶液、糊劑、粉劑、含片等,如復方硼酸溶液、0.1% ~ 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胺軟膏、阿昔洛韋軟膏區域應用,錫類散、養陰生肌散區域應用,葡萄糖酸洗必泰片區域應用。氦氖激光區域照射也可用於復發性唇皰疹。
對癥支持療法:病情嚴重者臥床休息,進食困難者可靜脈輸液,補充維生素B、c,中藥治療。
皰疹性口腔潰瘍的病因
心脾積熱:過食辛辣甜食或飲酒,甚至心脾積熱,重感風、火、燥、邪,熱溢成火,沿經絡襲口;還是因為嘴不幹凈。
陰虛火旺:因陰虛而導致身體虛弱,在患病或過度勞累後,導致真陰流失,心腎受損,陰液不足,虛火熾盛,口腔炎癥和疾病發作,也是久病心脾兩虛,陰損陽,陰血不足,陽氣不足的證候。
皰疹性口腔潰瘍的鑒別診斷
口腔炎型口瘡:為散在分布的單個小潰瘍,病程反復,不經過水皰期。潰瘍主要分布在口腔內成角不良的黏膜,不引起牙齦炎,兒童少見,無面板損害。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水皰沿三叉神經呈帶狀排列,不超過中線。疼痛劇烈,壹般痊愈後不會復發。
手足口病:由柯薩奇病毒A16引起,口腔黏膜、手掌、腳底出現散在的水皰、丘疹,數量不等,口腔內水皰易破,形成潰瘍。
多形性紅斑:壹組累及面板和粘膜的急性炎癥性面部粘膜疾病,以靶形或虹膜形紅斑為特征。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有時可見紅斑、水皰。水泡容易破,留下腐爛的表面,表面大量滲出物形成厚厚的假膜。
皰疹性口腔炎是怎麽回事?
皰疹性口腔炎發病時可引起劇烈疼痛,兒童患病時往往拒絕進食。此時口腔黏膜也會發炎,唾液分泌逐漸增多,加重孩子的流口水。皰疹性口炎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出生時會通過產道感染,從而引起皰疹性口腔炎。
新生兒口腔黏膜血管豐富,柔軟幹燥,唾液分泌少,有利於微生物繁殖,黏膜容易受損和感染。皰疹性口炎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皰疹性口炎可由產道感染引起。多發生於出生後3~9天,伴有低熱或高熱* * *體溫38 ~ 40℃ * *,發熱1~2天後牙齦紅腫,觸摸易出血。舌、唇、頰黏膜等口腔黏膜上可見單個、成簇或成簇的小水滴,周圍發紅,迅速破裂形成淺表潰瘍。這對該病的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
口腔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潰瘍性口腔炎它可發生在口腔的所有部位,通常發生在嘴唇、舌頭和頰粘膜,並可擴散到嘴唇和喉嚨。起初可出現粘膜充血、水腫和皰疹,然後出現大小不壹的糜爛或潰瘍。創面覆蓋著壹層由厚厚的纖維素滲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黃色的假膜,邊界清晰,易於擦掉。擦拭後留下壹片帶血的泥面,很快假膜重新出現。局部疼痛,淋巴結腫大。拒絕進食,易怒,發燒39℃ ~ 40℃。
皰疹性口炎發病時發熱達到38℃ ~ 40℃,1 ~ 2天後,牙齦、唇、舌、頰粘膜等部位的口腔粘膜出現單個或簇狀皰疹,直徑2 ~ 3 mm,周圍有潮紅。快速破裂後形成潰瘍,覆蓋黃白色纖維素分泌物,多個潰瘍可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潰瘍,有時累及上頜和咽部。
藥物過敏性口腔炎。服藥後口腔黏膜出現急性炎癥。壹般在服藥後24小時左右出現。其早期癥狀為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或紅斑、水皰。由於藥物的不斷吸收,早期癥狀逐漸加重,形成粘膜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