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學名:馬纓丹camara)與馬纓丹同音,客家人稱之為綿碧貢花。最初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西印度,馬纓丹是壹種常綠灌木。壹般花期為4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但由於氣候和溫度的影響,幾乎壹年四季都能看到花,可以說是多年生植物[1]。壹簇花常有多色變化,故別名又叫五彩梅、五彩花;同時枝葉中含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所以馬應丹也有臭草、臭金鳳凰等別名。約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入臺灣省,因繁殖能力強,是臺灣省平原地區廣泛見到的外來物種。
藥用價值
藥用的:通過根或全草采集和加工以用作藥物的。它可以全年采集,曬幹或新鮮使用。性味根:淡而涼。枝葉:苦、寒、臭。它有輕微的毒性。花:香、淡、涼。功效。根:清熱解毒,散結止痛。枝葉:祛風止癢,解毒消腫。
治感冒高熱:五色梅根、算盤根、崗梅根各365,438±0g,水煎。
肌腱損傷的治療:將五色梅鮮葉搗碎,摩擦患處,然後用渣敷之。
皮炎、濕疹、瘙癢的治療方法:將五色梅新鮮枝葉水煎,外洗。
治腹痛嘔吐:鮮五色梅花10為巧花,水燉,取鹽少許;或者幹花6-15g,開水沖服。
濕疹的治療方法:將五色梅幹花3克研末,開水沖服。鮮莖葉煎洗外用。
治療小兒嗜睡:五色梅花9克,葵花6克,水煎。
治肺結核咯血:五色梅花6 ~ 9克,水煎。
藥理作用:五色梅能抑制脂質過氧化的形成,抑制豚鼠不同組織脂質過氧化的順序為腎上腺>腎上腺;肝>;腎>;心>;肺>;大腦。五色李對肝臟磷脂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無影響,但顯著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8]
各種展覽
《嶺南采藥錄》:洗去濕毒疥瘡。
南寧藥理:葉:治疥瘡癤腫,跌打止血。花:可以止血。
廣東中醫:祛風止癢,消腫止痛,排毒,癰貼大腸。
廣西中草藥:全草:解熱、殺蟲、止癢、消潰瘍。
正在處理1。提純:除去雜質,鮮品可入藥。
五色梅花
2.扡插:取去汙劑後的嫩枝,切成段。幹品也可用水略濕,切成段,曬幹,過篩去塵,以入藥。
應忌《福建中草藥》:“孕婦不宜服用。”
性質苦;微甜;爽;有毒的
歸經與大腸經
用法用量:煎服,5-10g;粉,3-5g。外用:適量,搗實。[8]
有毒枝葉氣味難聞,毒性小[15-18]。牛羊可引起慢性肝中毒和膽汁淤積,癥狀為高熱、虛弱、步態不穩、腹瀉、便秘、嚴重黃疸和對光敏感。葉子的乙醇提取物可以降低血壓,加速狗的呼吸和震顫。馬纓丹烯粗晶對大鼠的LD50為20.3 mg/kg [19]。
有毒成分為馬蘭丹甲素和馬蘭丹乙素,主要損害肝臟、膽囊和膽管,引起膽囊麻痹。馬纓丹稀甲的毒性劑量為80mg/kg,乙為200-300 mg/kg [25]。[9]
註意本品有毒,口服後有頭暈、惡心、嘔吐等反應。妳必須掌握劑量,防止不良反應。孕婦和體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