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
別名通參、四葉參、四葉參、米參。
太子參
藥材鑒別:幹燥的塊根呈細長條狀或長梭形,長約2 ~ 6厘米,直徑約3 ~ 6毫米,表面黃白色,半透明,有細皺紋和凹陷的須根痕。根頭鈍圓,上面常有殘莖痕,下端呈鼠尾狀漸細。脆而易斷,切面黃白光亮,直接曬幹的切面呈白色、粉狀、微脹氣、微甜,以肥、黃、白無根為佳。
顯微鑒定: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6排木栓細胞。皮層薄壁細胞成列排列,呈切線狀延伸。韌皮部狹窄;韌皮部射線很寬。形成層環很明顯。木質部占根的大部分;木射線很廣;導管單根分散或2-3根成束呈放射狀排列;初生木質部3-4的原型。本品薄壁細胞中充滿澱粉粒,有的含有直徑為12-60μm的草酸鈣簇,在木質部中容易觀察到。
古籍考證出自本草:“太子參雖細如人參條,短而緊而堅,但有蘆葦,不及沈達之力。”據《本草新論》、《綱目》、《片新參》等書記載,太子參原指五加科最年輕的人參。目前商品上廣泛使用的是太子參的塊根,具有滋補作用,但強度相對較弱。
化學成分包括果糖、澱粉和皂甙。含皂甙和果糖的澱粉(35.10%)。另據報道,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遊離氨基酸的30%-40%,還含有麥芽糖。近年來,已從中分離出棕櫚酸三棕櫚酸酯、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蘿蔔素、△7-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苷、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自汗相關方劑:太子參、三錢、面粉小麥、五錢、水煎。(陜西中草藥)
太子參為原始形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 ~ 20cm。塊根呈紡錘形。莖的下部呈紫色,近似方形,上部近似圓形。它是綠色的,有2排細毛和稍增大的結節。葉對生,稍內質,下部葉匙形或倒披針形。先端尖,基部逐漸變窄,上部葉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莖端四片葉常較大,呈十字形排列,邊緣略呈波狀。花腋生,2型:花生莖下部葉腋閉合,小,花梗細,具柔毛;萼片4;沒有花瓣。普通花1 ~ 3頂生,白色;花梗長1 ~ 4)厘米,紫色;萼片5,披針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2齒;雄蕊10,花藥紫色;雌蕊1,花柱3,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成熟時5瓣裂。種子扁圓形,有疣狀突起。花期從4月到5月。結果期為5-6月。生於森林下富含腐殖質的深層土壤。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北、東北、西北。
功效分類:補藥和益氣藥
主產於福建、江蘇、山東、安徽。其中,福建省柘榮縣是全國最大的太子參產地。
夏季枯萎的莖葉大部分被收集、挖、洗、去須根、沸水略燙、陰幹或直接曬幹。
性狀根細長,抗錘或細長,稍彎曲。長3 ~ 10厘米,直徑0.2 ~ 0.6厘米。頂端有莖痕,表面黃白,光滑,略皺,凹陷處有須根痕。硬而脆,切面扁平,黃白色,有角質(燙傷);或類白色,粉狀(曬幹)。氣微,味微甜。
化學成分包括糖苷果糖和澱粉。
藥材為太子參
英文名Heterophylly Faalsestarwort Root
拉丁名太子參
兒童人參名稱考辨
主題來源:雙子葉植物,石竹屬植物。
異葉繁縷的塊根的藥用部分。
性味甘,微苦,微溫。①《本草返老還童》:“味甘,性溫,無毒。”②新參飲片:“味甘潤澤,微苦平。”③《中醫誌》:“甘苦,微寒。”入肺脾經《本草返老還童》:“入心脾肺經。”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藥物治療不應用於那些表現出過度和過剩。
1、麥冬、補肺潤肺養陰的組合是最適合肺陰虛型肺虛咳嗽的治療方法。
2、配合黃芪,滋補作用大大增加,常用於治療疲勞、乏力。
3、用白術,* * *起健脾和肺的作用。用同樣的方法治療虛弱、疲勞和疲勞。
各種展覽
1.《本草從新》:壹大補藥。
2.《本草返老還童》:治氣虛肺燥,補脾土,消水腫,化痰止渴。
3.“新參片”:補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平虛心悸。
4.《江蘇植物藥誌》: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經衰弱。
5.中醫誌:治肺虛咳嗽,脾虛泄瀉。
6.《陜西中草藥》:補氣血,健脾生津。治療後體虛、肺虛咳嗽、脾虛泄瀉、小兒多汗、心悸、口幹、食欲不振。
把這壹段編輯回種植栽培目錄。
1.選地整地:選擇排水良好、腐殖質豐富的肥沃疏松的砂壤土。避免連作,紅薯,蔬菜等。是前幾季最好的,北面和東面的坡地都適合。壹般早秋作物收獲後,要翻耕土地,再施基肥。肥料種類主要是農家肥,要充分腐熟。耙平,做出寬1.2-1.5m,高20cm的邊框,保持邊框拱起。
2.繁殖方式:可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但有性繁殖由於種子收集困難,當年產量低,所以主要是無性繁殖。
播種期要在5438+10月底之前。如果太晚,種子會因氣溫下降而開始發芽,播種時容易損傷芽,影響第二年出苗。種子參應是芽頭完整、體大、無損傷、無病蟲害的根。種植時,先在整個畦沿上橫割壹條深約1.3厘米的溝,然後將種參按株距5-7厘米斜栽在溝內,要求芽頭朝上,距畦沿6厘米,芽頭位置在同壹水平線上,俗稱“上平下不平”。然後按照15cm的行距(溝距)開第二條溝,用後壹條溝的土覆蓋上壹條溝的土,再種人參,以此類推。種下1邊框後,稍微壓制壹下,把邊框做成弓背形狀。每畝用種量40 ~ 60斤。
3.田疃管理
(1)防止人畜踩踏:種植後當年未出苗時,畦面要保持平整,避免人畜踩踏,否則容易造成局部短期積水,導致人參根系腐爛,最終導致缺苗減產。夏季尤其需要防止踩踏。
(2)除草培土:2月出秧時,生長緩慢,越冬雜草大量繁殖。可以用小鋤頭鋤1次,看到了再拔草。同時,結合邊溝的布置,塌陷的邊溝應撤至邊界面,或邊土厚度不超過2 cm。5月上旬過後,植株早已封閉,除了拔大草,可以停止除草。
(3)追肥:太子參生育期短,以基肥為主,尤其是後期追肥。追肥不當,如多施氮肥,會導致莖葉長勢過旺,影響產量。如果苗薄,可在4月初每畝施腐熟餅肥30-40公斤,然後澆水。
(4)排灌:太子參怕澇,雨後犁溝必須排水通暢。少雨時要註意澆水,保持畦面濕潤,有利於根系和植物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