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貪食癥壹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大多數暴食癥患者都反應,暴食癥可以緩解情緒,暴食的過程中可以避免想任何事情,壓力和體重控制,這也在壹定程度上讓他們釋放自我,發泄情緒。但是,積極的情緒很快就會改變,由於對體重和體型的擔憂以及不良的飲食行為,也會產生更重的負罪感和自卑感。
因為暴食癥患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異常,也意味著大部分暴食癥患者願意配合治療,也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的不良後果。目前,主要的處理方法如下:
藥物治療: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郁藥可以減少56%的暴飲暴食行為,而使用安慰劑治療只能減少11%。也有壹些患者因為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這也是最早用於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之壹。主要是讓患者了解暴飲暴食的危害和正常飲食的好處,制定規律的飲食計劃,規劃三餐,合理加餐。行為認知療法也要用來改變患者對體重和體型的過度關註,糾正患者扭曲的認知。這種方法對於壹些有強烈治愈信念的患者短期預後較好,但治愈後,當患者生活中出現應激事件時,復發概率也較高。
人際治療:這種治療以改善人際關系為主,不涉及其他治療主題。很多暴食癥患者缺乏自我價值感,常常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飲食行為,覺得自己沒用。研究表明,提高自我價值理論上可以幫助患者擺脫暴食困境。隨著人際關系的改善,也有助於分散患者的精力,有轉移註意力的作用,也可以減少患者對進食的過度關註。
森田療法:研究表明森田療法適用於非神經性貪食癥患者,其治療的關鍵是控制患者的嘔吐行為,從而間接改善患者的暴食欲望。很多患者認為,雖然我吃了,但是只要吐出來,盡量幹凈的吐出來,就是安全的。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短期藥物治療和認知治療的治愈率較高。
有些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的飲食是壹種病,或者生病了不敢治療。因此,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