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在中醫中也被稱為唐明和王冕,是五官之壹。人體證候的本質可以從鼻的體征中辨別出來,從而指導臨床辨證治療。
醫聖張仲景,鼻頭幹澀,壹個癥狀;打呼嚕是必然的,是風和溫度造成的;鼻鼾、中風;鼻塞,頭部寒濕;鼻青臉腫腹痛,苦而寒者死;諸如此類。
現代中醫診斷學可以從鼻的變化來判斷患者的表裏、寒熱、虛實、陰陽,如鼻癤,壹般為心肺之火,上焦而燒;鼻子亮是“喝酒”的標誌;清鼻涕是普通感冒。
中醫之所以能通過鼻來診治疾病,是因為鼻與臟腑經絡關系密切。《黃帝內經》早就確立了“肺開於鼻”的理論,現代中醫理論的特點是整體觀念,認為鼻開於五臟,而不僅僅是肺開。
鼻子和心臟
《蘇文五臟論》說:“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鼻不利。”
鼻子和肝臟
《醫醇義卷三》說:“陽邪為外,肝火為內燒,鼻竅半開,黃水有時流,亦因火傷而致腦漏。”
鼻子和脾胃
《外臺秘笈》說:“脾胃相合,胃滿陽明,其脈起於鼻,環於唇,其支入脾胃。”
鼻子和腎臟
《蘇文·宣·吳明氣》雲:“當五氣皆病,則心為奇...而腎又缺它。”
鼻與經絡
十二經脈的壹部分起止於鼻,或者連接於鼻周。按摩鼻子裏的重要穴位,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調和陰陽,使經絡正常循環。
中醫有鼻療法,即以鼻子為藥物或刺激部位的各種療法,其作用部位不限於鼻腔,而是整個鼻部,如鼻針灸。《李龍篇·文》上說:“十二經脈由鼻而開。”
既然鼻子與全身的關系如此密切,那麽通過鼻子來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也就順理成章了。據說他活到了89歲,是歷代最長壽的皇帝。在他的“十常”養生法中,“常揉鼻子”。
揉揉鼻梁
將右手食指的指面放在鼻尖上,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揉捏,先從鼻尖到鼻根,再從鼻根到鼻尖,上下揉捏20~30次。堅持可以緩解鼻塞、過敏性鼻炎等癥狀。
擦鼻根
用拇指和食指輕捏鼻根,感覺有點酸痛時,用食指快速來回擦拭鼻根,約20次,使鼻根微微發紅,適合戴眼鏡的人。經常失眠的人可以通過摩擦鼻根來幫助入睡。
拿著鼻翼
拇指和食指同時放在鼻翼兩側,輕輕提起鼻翼再放下,做20~50次。能使氣血運行順暢,調節脾胃功能。
擦整個鼻子
雙手食指或右手拇指、食指指面分別在鼻翼兩側摩擦,從下眼角(睛明穴)、鼻根、鼻梁、鼻翼至下鼻孔側(項英穴),用力均勻,上下摩擦100次。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適用於易感冒或鼻塞、呼吸道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