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通過其與大腦、腦幹和脊髓的豐富傳入和傳出聯系,參與身體平衡和肌肉張力的調節,以及隨意運動的協調。小腦就像壹個大調節器。人喝醉了走路不穩,是因為酒精麻痹了小腦。有壹個實驗:壹只狗的小腦被切除後會失去協調能力。
◆調節身體平衡。
小腦對身體平衡的調節是由絨毛的小葉,也就是古小腦來完成的。身體的平衡調節是壹個反射過程,絨毛小葉是這種反射活動的中樞裝置。人體平衡變化的信息被前庭器官感知,並通過前庭神經和前庭核傳入小腦絨毛小葉。基於此,小腦發出調節身體平衡的沖動,通過前庭脊髓束到達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再通過脊神經到達肌肉,協調對抗性肌肉群的運動和張力,從而保持身體平衡。比如,當壹個人後仰著頭站立時,他的膝蓋和腳踝會自動屈曲,以抵抗頭部後仰引起的身體重心的轉移,從而使身體保持平衡而不會摔倒。在這個過程中,與頭後仰相協調的膝關節和踝關節的輔助屈曲運動是來自小腦的調節沖動的結果,小腦協調有關肌肉的運動和張力。如果絨毛小葉受損,就會破壞身體的平衡功能。剪去絨毛小葉的猴子不能站立,總是坐在籠子的角落裏,用身體支撐在籠子的兩側,以保持平衡。在人類中,如果絨毛小葉受損或受壓,患者的身體平衡將嚴重失衡,身體傾斜,行走時步態蹣跚。研究還表明,地龍皮層還接受與身體平衡有關的本體感受和視覺沖動,頂核和前庭核之間有許多纖維。因此,由蚓部皮層和頂葉核組成的縱向內側區也參與身體平衡,主要是站立的調節。內側區域受傷也會導致平衡和站立困難。
◆調節肌肉張力
肌張力是肌肉中不同肌纖維群交替收縮,使整個肌肉處於頻繁輕度收縮狀態,從而維持身體站立姿勢的壹種基本反射活動。小腦可以調節肌張力活動,其調節功能表現在抑制肌張力和促進肌張力兩個方面。小腦對肌張力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前葉(舊小腦)蚓部的作用,這種抑制作用在去腦動物中最為明顯。刺激斷頭貓小腦前葉的蚓部,可以減輕動物因斷頭引起的伸肌過度緊張。相反,切除這部分會加強失神經大腦的剛性,說明小腦有抑制肌張力的作用。小腦對肌張力的促進作用是通過前葉兩側實現的。刺激猴小腦前葉兩側,可加強伸肌張力,減弱板層肌張力;對人類來說,這壹區域的損傷會導致肌肉無力或張力減退。小腦前部對肌張力的抑制或易化是通過腦幹網狀結構中的肌張力抑制區和易化區實現的。這兩個區域是控制骨骼肌張力的中樞部位,它們通過下行網狀脊髓束控制脊髓前角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易化區向下沖動可加強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增強肌張力;抑制區可減弱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減弱肌張力。正常情況下,腦幹網狀結構肌強直抑制區和易化區的活動在高級中樞腦、紋狀體和小腦的影響下處於動態平衡,從而使肌強直維持在正常狀態。如果小腦(蚓部或前葉外側部)對腦幹網狀結構的肌強直抑制區或易化區的影響由於某種原因而加強或減弱,兩個下中樞區之間原有的平衡就會被破壞,肌強直活動就會加強或減弱。此外,小腦還可以通過前庭外側核調節肌張力。從前庭外側核發出的前庭脊髓束到達脊髓,張力沖動通過這個下行傳導束,提高了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加強了肌張力。小腦蚓部皮質向前庭外側核有直接和間接纖維投射,其中直接纖維投射是對前庭外側核的抑制通路,減弱前庭外側核的神經活動,進而降低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水平,導致肌張力減弱;蚓部皮層通過小腦頂核向前庭外側核的間接投射是壹條興奮通路,小腦頂核通過該通路可以加強前庭外側核的活動,最終結果是加強肌張力。因此,局限於蚓部皮質的損傷加強了去腦動物的剛性;小腦頂核的損傷削弱了去腦動物的肌肉張力。
◆協調自主運動。
隨意運動是由大腦皮層發起的有意運動,隨意運動的協調是由小腦半球部分即新小腦完成的。新小腦的損傷會使受害者的肌張力降低,隨意運動的協調障礙,稱為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①運動的準確性受到阻礙。出現故意震顫。當患者註意做某個動作時,比如用手指鼻子,手指就會顫抖。離目標越近,他的手指顫抖的越厲害,無法把握準確的運動方向。(2)動作的協調性受阻。患者喪失停止壹個動作並立即切換到相反方向的動作的能力,運動時動作分解不連續。例如,患者不能完成簡單快速的交替運動,稱為交替運動障礙;當壹個方向的運動完成,需要改變運動方向時,患者必須停下來,思考下壹步動作,再開始新的運動。所有這些列舉的癥狀都只是在運動中表現出來,說明新小腦在隨意運動中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而這種協調作用是小腦調節大腦皮層和脊髓活動的結果。大腦皮層和小腦之間有雙向神經連接。在下行過程中,大腦皮層傳遞運動信息的錐體束在腦橋核內有外側支交換神經元,然後腦橋核的纖維進入小腦,形成皮層-腦橋小腦束;小腦向大腦皮質的投射是從新小腦浦肯野細胞的軸突投射到深齒狀核,然後齒狀核的纖維從小腦出來,通過丘腦腹外側核到達大腦皮質的運動區。這是齒狀核-丘腦皮層束。這兩個傳導束構成了小腦調節大腦皮層運動區的基本回路。當大腦皮層的運動區將引起肌肉收縮的運動沖動通過錐體束傳遞到脊髓時,同時有側支沖動通過皮層-腦橋小腦束到達小腦。當肌肉在接收到這些運動沖動時收縮,肌肉中的肌梭等本體感受器就將感受到的肌肉運動的本體感受通過脊髓小腦束傳遞到小腦。這樣,在隨意運動的每壹個瞬間,小腦不僅接收大腦皮層給出的引起運動的指令,還獲得肌肉執行運動指令的信息。兩者比較後發現,來自小腦皮質浦肯野細胞的沖動調節小腦深部核團,主要是齒狀核團的活動,然後齒狀核團的沖動通過齒狀核-丘腦皮質束反饋到大腦皮質運動區,並相應地通過易化或抑制調節大腦皮質運動區的活動。另壹方面,小腦從脊髓小腦束接收到肌肉運動的本體感受信息後,也通過紅核和紅核脊髓束向脊髓傳遞調節性沖動,調節運動神經元的活動。小腦就是這樣在隨意運動的過程中,瞬間、持續地調節大腦皮層的運動區、紅核和脊髓的活動,使運動準確、平穩、流暢地進行。
新小腦皮質的外側部(外側區)和內側部(穩心區)及其對應的投射核齒狀核和穩心核在自主運動的啟動和完成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小腦皮質外側區和齒狀核通過與大腦皮質的相互作用,在隨意運動病早期與大腦皮質接觸區、基底神經節、丘腦腹外側核等神經結構壹起參與隨意運動的設計和運動程序的編制。而小腦皮質的穩心區和核參與了隨意運動的執行。例如,在猴子開始屈腕或伸腕之前,小腦深部的齒狀核和間充質核就有了細胞放電的變化。但齒狀核細胞的放電變化先於間充質核細胞,放電模式比間充質核細胞更復雜。反應時和反應模式的差異表明,小腦的兩個縱向區域及其對應的投射核在隨意運動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此外,小腦還與運動學習記憶和心血管活動有關。在家兔瞬目膜條件反射的形成和維持過程中,海馬CA1、CA3區、小腦皮質ⅵ小葉半球部(Hⅵ)和間充質核的相關神經元均可產生學習相關分布。小腦皮質H ⅵ和中間核的損傷可使上述條件反射和海馬CA1和CA3區的學習相關性分布消失。電刺激小腦頂核吻側部可引起明顯的心血管反應,包括動脈血壓顯著升高;心率加快、心律異常、壓力敏感性和化學敏感性調節的變化等。稱之為小腦頂升壓反應。
妳好,兄弟。
健哥身邊有很多人也有同樣的求助需求。畢竟任何壹個北上廣的打工者,都可能有壹個老家的表弟要看病。
家裏生病是大事,越早越好,趕緊擺脫就好了。
十六個字:先診斷,後求方案,量力而行,遵守規則。
如果病人沒來,壹定要出具病理報告。
要診斷壹個人是不是肺癌,需要獲取病理。
拿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