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部位的病變,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和直腸,都可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藥物治療對消化道良惡性病變引起的狹窄或梗阻引起的嘔吐無效。嘔吐癥狀只有在擴張、放置支架或手術治療以緩解狹窄或梗阻後才會消失。對於賁門失弛緩癥患者,可在擴張或手術治療前飯前半小時口服鈣通道拮抗劑或硝酸甘油,可改善早期嘔吐、梗阻癥狀。或者嘗試肉毒素局部註射治療狹窄。對於胃腸道急性炎癥性病變引起的嘔吐,應積極選用抗生素,糾正電解質紊亂,補充維生素;對於胃腸動力障礙引起的惡心嘔吐,可使用莫沙必利等胃腸動力促進劑;如果嘔吐是由胃腸痙攣引起的,可使用東莨菪堿等抗膽堿能藥物。
2.肝、膽道和胰腺疾病
肝臟、膽道和胰腺疾病是惡心和嘔吐的常見原因之壹。惡心嘔吐可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癥狀,常與食欲不振、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飽脹同時出現。通過保肝治療和適當休息,惡心嘔吐可以逐漸消失。嘔吐也是膽道梗阻或絞痛的常見癥狀。只有在膽道梗阻或炎癥消除後,嘔吐才會停止。急性胰腺炎常伴有惡心和嘔吐。只有胃腸減壓,減少胰液和胰酶分泌後,嘔吐才會逐漸緩解或終止。
3.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寄生蟲病、腦血管疾病、顱腦外傷等,均可引起顱內壓增高,導致惡心嘔吐。治療的重要措施之壹是使用藥物降低顱內壓,減少腦細胞水腫。脫水治療後,不僅能改善嘔吐癥狀,還能保護或恢復腦細胞的功能。
4.藥物引起的嘔吐
許多藥物有引起惡心和嘔吐的不良反應。壹般來說,只要立即停用引起嘔吐的藥物,嘔吐癥狀就會減輕,直至消失,所以不需要使用止吐藥。目前,壹些惡性腫瘤或血液病(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癥等。)常采用聯合化療或放療,或部分惡性腫瘤采用抗癌藥進行介入治療。然而,治療期間和治療後均可引起嚴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最突出的表現是惡心和嘔吐。為了預防或減輕這種不良反應,常可使用止吐藥進行治療。必須指出的是,使用這些強效止吐藥還會產生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或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因此應嚴格控制藥物的劑量和間隔時間。
5.神經和精神因素引起的嘔吐
心理治療是這類原因引起嘔吐的關鍵。首先要消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礙,其次才是藥物治療。常用藥物為鎮靜劑和胃腸促動力藥,嚴重者可用多塞平或氟西汀等抗抑郁藥治療。禁止使用恩丹西酮(昂丹司瓊)等強止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