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五毒是哪五毒

五毒是哪五毒

五毒,民間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有毒動物的合稱;佛教講的五毒是指貪、嗔、癡、慢、疑五種習性;另有種說法是指石膽、丹砂、雄黃、慈石(也就是磁石)和礬石。

五毒的由來:

“五毒”壹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曰:“凡療傷,以五毒攻之。”這裏的“五毒”並不是指動物,而是五種礦產藥材,即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其中,石膽主金創和邪毒;丹砂養精神,安魂益氣明目,主風濕與各種腫毒;雄黃主鼠瘺惡瘡;礬石主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慈石主治風濕麻痹。雖稱“五毒”,並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譬如丹砂、慈石並無太大毒性。

民間傳說動物界的“五毒”,即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百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因此,端午節驅“五毒”,妨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會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壹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佛教認為貪、嗔、癡、慢、疑五種習性,這五種習性會像五種毒藥壹樣,障礙我們的本性,使我們產生無邊無盡的煩惱,讓我們承受種種的痛苦。修行,就是為了對治這五種習性,鏟除我們的煩惱根源。

五種毒礦石:

1.石膽:

膽礬的別名。《本草經·玉石部·石膽》:“石膽,味酸小寒。主明目,目痛金創諸癎痙……壹名畢石。” 晉張華 《博物誌》卷九:“ 魏文帝黃初 三年, 武都 西部都尉 王褒 獻石膽二十斤。”《北史·宕昌傳》:“ 孝文 時,遣使 子橋 表貢朱砂、雌黃、白石膽各壹百斤。”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四·石膽》:“石膽出 蒲州 山穴中,鴨觜色者為上,俗呼膽礬。”

2.丹砂:

是硫化汞(HgS)礦物。含汞86.2%,是煉汞最主要的礦物原料;其晶體可作為激光技術的重要材料。還是中藥材,具鎮靜、安神和殺菌等功效。中國古代用它作為煉丹的重要原料。過去以產在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的品質最佳而得名。晶體屬三方晶系,與等軸晶系的黑辰砂成同質多象。常呈菱面體或短柱形;常見貫穿雙晶。具平行柱面的完全解理。集合體呈粒狀、塊狀或皮膜狀。摩氏硬度2.5,比重8.10。純凈辰砂為金剛光澤,朱紅色;含雜質時光澤暗淡,褐紅色。是典型的低溫熱液礦物,成因上與近代火山作用有關。

3.雄黃:

雄黃是硫化物類礦物雄黃族雄黃。雄黃為溫性藥,味辛。歸肝、大腸經。有毒。雄黃的成分包括二硫化二砷、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等。其中,二硫化二砷是主要活性成分。

4.慈石:

慈石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或略帶方形,多具棱角。灰黑色或棕褐色,條痕黑色,具金屬光澤。體重,質堅硬,斷面不整齊。具磁性。有土腥氣,無味。是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磁石藥性寒,味鹹。歸心、腎、肝經。慈石的化學成分包括含四氧化三鐵、磷、錳、鈣、鉻、鋇、鐵、鎂、矽、鉛、鈦、砷等。

5.礬石:

礬石為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主要化學成分為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用止血,止瀉,化痰。

民間五毒:

1.蜈蚣:

很多人看到蜈蚣就會渾身起雞皮疙瘩,這不光是因為蜈蚣有毒,還有壹方面的原因,那就是蜈蚣的腿多,在民間也叫他“百腳蟲”。農村常見到的蜈蚣主要有黑頭、青頭和紅頭這三種,它們均是有毒的,並且個頭越大的毒性越強。大家可不要小看,蜈蚣雖然不大,但是卻是壹種肉食性的動物,壹般在晚上出來覓食,主要是以各種昆蟲為食。

2.毒蛇:

農村裏的蛇很多,其中多數是無毒的,但是也有壹些是有毒的,像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等,而五毒中所指的並不是某壹種蛇,凡是在農村比較常見的有毒的蛇,均是五毒之壹。

3.蠍子:

在民間,像蜈蚣、毒蛇、蠍子這些都是常用來泡酒喝的主要食材,以前很多的老農民就喜歡去抓這些動物來泡酒喝。而蠍子相比於其他幾種動物而言,其是傷人最頻繁的壹種了。這在動物很喜歡在在壹些比較潮濕、陰暗的地方,以前農村的很多老房子裏就比較常見。而且蠍子也是肉食性的動物,其不僅吃蜘蛛、蟋蟀等多種昆蟲,而且就連壹些蜈蚣也吃。相比於蜈蚣而已,蠍子的毒性也更強!

4.壁虎:

古人認為壁虎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當壁虎爬到人的耳朵裏,尾巴脫落會致聾。但實際壁虎確實小毒,但可以祛風定驚、解毒散結,用於治療破傷風、中風驚癇、瘰癧、疼痛不可忍等。

5.蟾蜍:

蟾蜍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癩蛤蟆,在民間還有著“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俗語。這種動物雖然和青蛙長得很相似,但是卻表皮有很多坑坑窪窪的疙瘩,看起來非常的難看。其實雖然癩蛤蟆不好看,但它卻和青蛙壹樣專吃害蟲的有益動物,而且癩蛤蟆入藥的用途也比較廣,它全身都是寶。從其身上提取出來的蟾酥以及蟾衣,對於多種疾病都有療效,特別是治療癌癥方面。

佛教五毒:

1.貪:

貪愛、貪著,貪戀,貪婪。對於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物質享受,過分的貪戀,慳吝不舍,不肯施惠於人,甚至為了滿足壹己私欲,不惜損害他人,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貪吃、貪睡、貪喝、貪玩、貪名、貪利、貪樂等等,說之不盡,都是貪毒的具體表現。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有貪的習氣,只是貪的對象和程度不同罷了。就算修行的,學佛的,名聞利養都放下了,但是還會貪戀親情,貪戀兒孫,甚至貪戀佛法,也是貪。看世間多少痛苦煩惱,多少悲歡離合,無非就是源於壹個“貪”字!所以,學佛修行,第壹個要對治的對象就是“貪”。

2.嗔:

嗔恚、嗔恨。遇到逆境、困境、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不能忍受,心生憤怒,或者發脾氣罵人、打人,傷害他人,都是嗔恚心的表現。我們平常說的“沖動是魔鬼”,就是這個嗔心在作怪,嗔心壹生,往往釀成可怕的後果。佛教中常說:“壹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人壹旦起了嗔恨心,頭腦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本來具有的智慧統統消失不見,而做出令人惋惜的愚蠢行為。

佛法常講“火燒功德林”,這個“嗔恚”就像壹把大火,以往積累的所有功德,壹把火就全部燒完。這個很好理解,比如妳在單位工作盡職盡責,任勞任怨,但有壹天,為了壹點小事,與老板發生爭吵,鬧得很兇,結果就是,妳以前所有的辛苦付出,就全部付諸東流,直接被老板開除了。

3.癡:

愚癡蒙昧,沒有智慧。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誹謗聖賢,常生邪見,就是愚癡。世間人最大的愚癡,就是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把自己的癡心妄想當作真理,覺得歷代聖賢,都不如他有智慧,喜歡把自己扮成壹個裁判的角色,對聖賢的教導評頭論足,吹毛求疵。:也正因為愚癡,增長了對世間的各種貪求,求之又不得,便生嗔恨心,所以說貪嗔癡三毒,是人產生煩惱的根源所在。

4.慢:

傲慢,看不起人。正因為愚癡,就更容易目中無人,夜郎自大,貢高我慢。看到別人不如自己的,或者程度和自己相等的,甚至超過自己的,都會表現出輕慢不屑的態度。這種人眼裏只有自己,永遠都能找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借口,也總能找到自己強過別人的理由,總之,無論怎麽樣,他都是世間第壹,他失敗是有理由的,別人成功都是僥幸的。

5.疑:

懷疑,不相信。因為愚蠢、傲慢,便對任何人、事物都產生懷疑,對任何聖賢的理論,佛法的真理,乃至世間壹切事實真理,他都會用懷疑的目光去看待。這樣壹來,就更加障礙了本性,閉塞了視聽,更容易滋生邪見,造出無盡的是非惡業。

  • 上一篇:自學中醫不能不認識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壹覽表
  • 下一篇:中醫絕配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