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看似無情實則深情,深處不知。”‖《劉和尚》

“看似無情實則深情,深處不知。”‖《劉和尚》

“《柳和尚》是我自己喜歡的壹部小說,因為我覺得這部小說裏有壹種極度痛苦的深情。真正的親情壹定是這樣的,伴隨著最悲壯的痛苦,不管這個小說裏的母親是對女兒的終極親情還是女兒對母親的終極親情,或者母親是曾經的戀人,對面才是最爽的痛苦。”——孫頻後記:我們的痛苦

作者謝丹茹

攝影謝丹茹

1.

還記得小時候老師會安排壹些對他們來說很積極、很溫暖、很有情感的活動,尤其是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

那時候我很無知,不知道怎麽做,尤其是在農村,落後的村子。父母,很多人的父母沒讀過書,讀不了幾個字。平日裏和朋友聊天多是用家鄉話,我們的主要是“客家話”,因為我是江西人。即使老師有時候把我們家長叫過去,也無法正常交流。因為學校大部分老師都不是本地人。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畢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教育我們。也許是出於教育的目的,或者也是在教育我們成長,把好的思想灌輸給我們。總之,他們會在假期給我們布置壹些“作業”。比如對爸爸媽媽說“妳們辛苦了”,給他們洗壹次腳寫壹份感受,對爸爸媽媽說“我愛妳”。

本來這在大城市,或者比較文明的城市,或者西方這樣的國家是極其普遍的。即使是看美劇,也能經常看到聽到。但是在我們的語言中似乎沒有“愛”這個詞。甚至,我從小到大都沒聽過他們的發音,就是“妳辛苦了”,更多的時候是換成“謝謝”“給妳添麻煩了”。

總之,好像用家鄉話說話總是習慣性地用否定的方式表達。而是繞了壹圈又壹圈。有時候甚至委婉的說,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表達什麽。例如,我們可能可以用普通話輕松地說“對不起”。但是,在家鄉方言中,我經常用“對不起”來代替。即使這麽多年了,我還是不知道在家鄉怎麽說“對不起”。當然,“謝謝”也是壹樣的。

所以,幾乎可以說,從小到大,我既沒有真誠地感謝過,也沒有道歉過,更沒有真正說過“我愛妳”或者“妳辛苦了”。

當然,這些感激和歉意是可以實現的,但我們處理的方式往往是用行動彌補語言的不足,真誠地表達感激和歉意,用實際利益來代替。

所以,不難想象當時老師布置的作業對我來說,甚至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多麽的尷尬。好在老師好像沒那麽在意作業本身,我們也是。最好能全身而退。就算不能,也沒關系。反正父母不懂也不知道。

也許正是這樣壹種獨特的文明象征和獨特的環境導致了“愛的教育”的缺失,我們都習慣了這種保守而委婉的表達方式。反而是那種公開直接的表達,被認為是可恥的,不禮貌的。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國家的男性往往表現出壹種沈悶、順從的性格,而女性則表現出壹種趨於保守或麻木不仁的沈悶感。

當然,這些都是童年的記憶和印象,代表不了什麽。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文明的碰撞融合和時代的進步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自然呈現出新的面貌。另壹種世故。

也許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我在讀《柳和尚》的時候感到親切和親近。很容易勾起很多往事:關於家鄉,關於父母,很容易從倪慧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曾經,和現在壹樣,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影子藏在骨子裏。

2.

這些年來,我沒見過也沒聽過多少關於“出身家庭”的抱怨。這些抱怨都是關於出身家庭帶來的不幸,比如缺少愛,物質,自卑等等。形象地說,就像把矛頭指向了罪魁禍首——我們的父母。

大部分家長都不去看這些。不理解是壹回事。另壹方面,當我們長大後,他們更加關註我們的婚姻、事業和健康。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各種健康文章的鏈接不斷發到手機、朋友圈,甚至特別強調60s的聲音。

父母自然不會給我發這些,因為他們自己也看不懂。但是,他們也會用其他形式,比如打電話,各種明示暗示,旁敲側擊,退避三舍,欲擒故縱。他們恨不得把“36計劃”都用上。關鍵是,背後的原因竟然是,“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妳好。”

我想很多人大概都聽說過這句話,有人解讀為以愛的名義綁架,或者道德束縛。其實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愛,這也是為了我們好,所以處處為我們著想,為我們的事業,為我們的家庭,為我們的健康擔憂。

這是他們的責任,是他們的義務,是他們的使命,甚至是他們活著的動力,是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反正我爸媽就是這麽想當然的。

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當他們明白了愛,明白了重要,明白了善良,明白了“心”,就自然而然的嫁接在自己身上,然後用這種方式來愛我們。

所以他們常說:“等妳自己做了父母,妳就明白了。”

可惜這種愛已經以愛的名義被收費了。而我們也認真對待這壹點,把過去的不幸和現在的不幸都歸結於這種愛和這種罪。不喜歡和抱怨,甚至討厭。

現在當然不壹樣了。以前父母的婚姻往往是“媒妁之言”“包辦婚姻”,而且都是年紀輕輕就結婚了,特別早。有的十五六歲結婚,十七八歲生孩子。而且他們的主要任務都是如何生活,整天忙忙碌碌。什麽樣的愛情和感情比壹頓美味的飯菜更幸福?至於孩子,更是如此。養孩子都不容易,何況還要養幾個孩子。在這段婚姻中,女性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他們要照顧農活、家庭、孩子甚至老人。

至於生孩子的目的,是為了繁衍後代,是為了養兒防老,還是為了出名,總之很少有人說是出於愛。因為他們不具備那個條件,也因為他們還處於對什麽是“愛”的迷茫狀態。還有,他們別無選擇,或者不敢。世人的眼光遠比想象中可怕,尤其是在封閉的環境和落後的文明中。

對孩子來說尤其如此,他們別無選擇。他們生而為人,我們都別無選擇。出生時沒有選擇,出身家庭也沒有。但這就意味著我們真的可以把這壹切都歸咎於父母嗎?我們是否也需要反思?

尤其是在文明的今天,我們都已經長大了,歸根結底還是父母不信任我們。如果我們真的能獨立,能承擔生活的重擔,我想就沒幾個父母會故意刁難我們了。

我們可能已經對“窮則思變”這樣的陳詞濫調免疫了,但是仔細想想,誰不是第壹次為人父母呢?即使不是,每個人畢竟是不同的,不同的個體,獨立的個體。他們可能真的缺乏“愛的教育”,但我們這些自稱文明的文明人呢,我們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嗎?我們知道愛嗎?在我看來,不壹定。

3.

小說《劉和尚》給我的感覺很奇怪: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排斥,我害怕又忍不住關註這樣的“生活”。給我壹種照鏡子的恐懼,壹種命運般的糾結。毫無疑問,我害怕成為故事中的那個人,害怕故事的結局,害怕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遺憾。那是對父母的恐懼,對自己的恐懼,對命運的恐懼,對明天的恐懼。

在小說中,倪慧的父母已經去世多年,只剩下壹個漸漸癡呆的老母親。而她自己,壹個馬上要高三的女人,壹個月前剛剛離婚。男方要房子,留下壹輛半舊的雪鐵龍。

母親逐漸走向,離婚,失去房子,最後失業。雖然是自願離職的,但最後還是給自己留壹份體面的吧。

“她所在的保險公司增加了任務量,由壹群應屆生小姑娘經營。她兩個月沒完成任務。”

這壹切就像是上天的懲罰,仿佛所有的壞事都集中在這個不再年輕的女人身上。

最後,她在四年級的時候決定發瘋,開車送媽媽回老家。回到她從未見過的山西。這也是老太太的心願。四十年來她壹直想回家。

本來漂泊異鄉,身不由己。本來,回家應該是“衣錦還鄉”,但對於倪慧來說,哪壹個才是她的家呢?

她自己的家庭,破碎又離異。在她的原生家庭裏,只有壹個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可憐老太太。故鄉,畢竟是父母的故鄉,他們的根在那裏,現在的她更像壹個無根的萍,只是隨波逐流。

媽媽回山西,自然希望“衣錦還鄉”。即使沒有,對於壹生愛美的她來說,也需要假裝“衣裝回國”。因為那是她的願望,她的記憶,她的羈絆都在。她以前的情人在那裏。

所以我媽花了壹個月的退休金,買了很多禮物。雖然都是不值錢的東西,但是看起來還是有點樣子的。此外,她還特意花了500元買了壹個男士皮包。

都說“病床前無孝子久。”倪慧的性格更像她父親,她沈默寡言。她越是痛苦,越是說不出壹句話。在媽媽面前哭是壹種能力。她學不會。對她來說,學習它太晚了。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媽媽和爸爸之間就有壹種默契,那就是,表達自己的感情似乎是壹種恥辱。他們永遠不會告訴對方,我愛妳。他們都學不會。而且,她永遠不會用正確的方式與人交流。

母親生病,抑郁,失眠,甚至逐漸走向癡呆。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肥胖、健忘癥,以及很多隨年齡增長而出生的孩子的任性和無理取鬧。

就是這樣兩個可憐的女人,可憐的母女,相依為命,互相折磨。所以這次回老家,不排除有“補償”的意思。這也是女兒唯壹能做的事吧?

然而,回到家鄉後,又怎樣呢?

在那裏,他們只能和親戚呆在壹起,哪怕是吃幾頓飯,住幾天,都需要花錢,花錢的時候還要看人臉色。依賴別人的滋味,家的溫暖,還有所謂的親情,母親的哥哥早就癡呆了,早就忘記了母親。就算我媽看到了以前的戀人,事情也早就變了。最後,我媽的錢包沒有送人。

似乎唯壹值得欣慰的是,父親終於是壹個有故鄉的靈魂了。這就是“劉和尚”。

"古柳像壹群穿黑衣的和尚."

"每棵樹下都有壹座墳墓。"

4.

無論是湖南的原生城市,還是山西的故鄉,對於這對可憐的母女來說,似乎都沒有什麽可留戀的。

盲目的活著,有時候活著,就算是盲目的活著,也要繼續。

“其實只有有錢人才高貴典雅。”

畢竟大家都是壹個人生活。而生活,故鄉,回憶,曾經的戀人,親情,愛情,這些更像是壹種負擔,壹種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也是生命的全部意義和真相。然而,它們是存在的,是真實的。對於倪慧和他們來說,似乎只有壹群裹著黑衣的“老和尚”在見證這壹切。對於家鄉的人來說,似乎都是壹樣的,世世代代,從古至今,壹直都是。

直到他們成為僧侶中的壹員。

在小說的結尾,他們決定回到湖南,盡管他們在那裏沒有家。

“雖然我壹個人在湖南,那麽多年聽不懂我在那裏說的話,但是我在那裏不用靠別人,也不用看人臉色,就這麽死在湖南了。”

“這麽多年我壹直覺得自己是湖南的客人,現在才知道,我在這裏也是他們的客人,他們不會讓我在這裏久留的。除非像妳父親這樣的人已經死了。”

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像她父親壹樣,在山西生活了很久。

回湖南的路上,我又遇到了母親的舊情人,和他在壹起的還有兩個人。只是這壹次,他不是來告別的,而是為了他的盲人生活,他家人的盲人生活。

“車好,留下來,人不能留下來,會報警的。”

就這樣,壹對母女的屍體被扔在了陰森的柳樹林中。

“妳和妳爸是壹個模子刻出來的,心很好,但絕對不會說出來。夥計們。我想聽他說壹句個人的話,可是我壹輩子都沒聽過。”

倪慧的“對不起”之前沒有出來。

5.

其實我看完這本小說之後很久都想不開。

很難說《劉和尚》這部小說講的是壹個什麽樣的故事,具體情節瑣碎,但也感覺真實。微妙的真實,真實的痛苦,深刻的真實。

倪慧是按照她父親的模式發展起來的。她的“對不起”不僅是她想說的,也是她為父親說的。

”她無論如何都想對母親說聲對不起。為了她,也為了她死去的父親,老實的父親活著的時候可能比她更難受,但我還是要為他說聲對不起。對於他壹直沒來得及說的那句話,她明白,他就是說不出口。”

其實這些年來,我壹直在想,在等,想盡辦法彌補,想著討好,想著“贖罪”。對於自己的錯誤,叛逆,偏見和自己,我說不出什麽。當然,遠不止這些。

歸根結底,不管這是因為血緣關系,還是長期的陪伴,還是長大後父母老去的輪回,不管是什麽原因,對我來說,永遠是生活的羈絆。

其實從理性的角度來說,說對不起真的和得到壹個道歉和壹句個人言論有那麽大關系嗎?但從小說《劉和尚》來看,這句“對不起”包含的內容太多了。

唯壹的辦法就是:“看似無情實則深情,不知其深。”

穆欣說:“我真的覺得這個世界是可以原諒的,但我不知道該原諒誰。”時過境遷,那些人早已化為烏有。我該原諒誰?"

博爾赫斯說:“我從不談論背叛和寬恕。遺忘是唯壹的背叛和原諒。”

至於小說《劉和尚》,與其說是故事,不如說更像是壹種關註,壹種回憶。又像壹面鏡子。關註這樣的人,記錄這樣的人生,壹些遺憾,記錄這樣的壹份痛,壹份深情。而這面鏡子,穿越時間,穿越過去,看到內心,供自省。

關於《柳樹和尚》,我想我是不會忘記的。我會記住它,很久很久。

  • 上一篇:吃燕窩可以保胎?健康專家不同意:壹些補充劑不僅傷害胎兒,而且浪費金錢。
  • 下一篇:經典溫泉洗浴開業口號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