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黃奇說:再論實在與過剩。

黃奇說:再論實在與過剩。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有壹句話:“天道之失,不可補也。”這句話講的是自然規律,可以減少過剩供給短缺。

中醫治病的壹個基本原則也是如此,就是彌補多余的損傷。

身體處於過剩狀態的時候叫什麽?稱之為示範,用“瀉”的方法消除過剩。老百姓熟悉的嗓子疼,牙齦腫,嘴疼,都是上火的狀態。這叫實熱證,都知道買點清熱瀉火的藥。這是其中壹個例子。

身體處於虧虛狀態叫什麽?稱為虛證,用“補”的方法治療。大多數沒學過中醫的普通人也很熟悉。以前中老年人喜歡吃人參之類的,現在年輕人也喜歡用保溫瓶泡枸杞強身健體。但是他們編的方法對嗎?即使他們的身體處於壹種缺乏的狀態?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這也是壹個例子。

由此,我們從《道德經》說起了《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有壹句話:“虛則補之,實則肅之。”這種“醫療之道”與老子的“天道”不謀而合。

最後壹篇《黃奇說:先告別陰陽》用現代醫學和生活中的例子為完全不懂中醫的朋友解釋了什麽是陰陽。這篇文章會告訴妳什麽是真的,什麽是假的。

我之前說過,不要把陰陽寒熱虛實看得那麽神秘,看到這些字就惡心。

什麽是陰陽?它是古人對天地萬物賦予的壹種分類方法,然後應用於人體和中醫的各種癥狀,可以指導古人在不了解細胞、激素、酶、神經等事物的情況下對人進行診斷和治療。

陰陽是治病的壹個大方向。

虛實二字也可以說是人體各種癥狀的分類,也是治療的壹個方向。古人習慣把人的癥狀分為虛和實,然後給人用藥。能治療虛證患者的藥叫補藥,能治療實證患者的藥叫邪藥。

這裏解釋壹下什麽是證書。用專業術語解釋壹下:證候是對疾病當前的位置和性質的壹個結論。

“證”不是指單壹的疾病,而是指疾病的壹個階段或對當前病情的概括。

比如消化性潰瘍患者,小明屬於“脾胃虛寒證”,小紅屬於“濕熱瘀阻證”。雖然兩人都做過胃鏡,但也是現代醫學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在現代醫學中,他們可以吃同樣的奧美拉唑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但對於中醫,他們不會用同樣的處方。

脾胃虛寒證屬於虛證和寒證,處於“陰”的狀態。總的來說,中醫要用補藥和熱藥。

濕熱證屬於實證和熱證,處於“陽”的狀態。治療的大方向應該是清熱瀉火、祛邪散寒的藥物。

這是中醫的證候概念,也是中醫可以不看病因、不看病理而治病的原因。

如果不理解“證書”的概念,再舉壹個和“證書”有關的例子。

腎病綜合征,現代醫學中的壹個病名,壹定有人聽過。這種病的診斷標準是4個臨床癥狀:1,大量蛋白尿,2,低蛋白血癥,3,水腫,4,高脂血癥。

如果妳有這四種癥狀,可以確定妳得了腎病綜合征。

中醫所說的證候也是由幾種主要的臨床表現組成的。

脾胃虛寒證:1,胃脘隱痛,喜溫壓,2,勞累或受涼後發作,喜熱食,3,手腳不溫,大便溏薄,4,舌淡苔白,脈弱。

如果妳符合這四種表現,就可以說妳有脾胃虛寒證。

每個人,妳明白嗎?現代醫學的“證”和中醫的“證”是有聯系的,有些相似。但我並沒有說它們之間的符號等於符號,請註意這壹點。

我還想強調壹點:請不要拿以上癥狀,把自己診斷為脾胃虛寒證。首先妳不懂舌脈,其次病情復雜。脾胃虛寒證是單純的虛證,大部分人可能是虛實夾雜。妳診斷自己是脾胃虛寒,吃了溫補藥,卻不知道自己體內有證據,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言歸正傳,回到“虛擬現實”這個詞。

《蘇文通論虛實》對虛證和實證有壹個簡要的概括:“邪實則實,精則虛。”

“邪”是指各種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癤、痰、水腫、食積、血瘀等。

六淫是指風、寒、熱、濕、燥、火的過度或異常氣候。

早在《李周》、《管子》、《莊子》、《呂春秋》等古籍中,就記載了風、寒、夏、濕、燥、火等各種氣象變化都能使人生病,並在《黃帝內經》中構建了“六淫”的理論體系。

不管學不學中醫,都應該對這種天氣誘發的疾病有深刻的認識。哮喘、慢阻肺等疾病在冬季發病率較高,這與氣候寒冷不無關系。夏天天氣炎熱,人體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非常容易中暑,這壹點很好理解。

中醫把風、寒、夏、濕、燥、火的異常視為“邪氣”,視為致病因素,在現代科學中也是合理的。

我們可以從兩個因素來理解“六淫”,壹個是各種氣象因素,可以歸結為環境的溫度,幹濕與環境濕度有關,風與環境氣壓有關。眾所周知,日照、溫度、濕度、風速、氣壓等物理化學因素對人體有著直接的影響。

二是生物因素,包括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人體後引起的病變。適當的濕度等條件是生物病原體繁殖、傳播和流行的必要條件。生活在風寒環境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低溫下宿主的免疫功能以及風寒二氣的氣象和物理刺激直接作用於人體,可能才是致病風寒邪的真正本質。

在現代,“疔瘡”是指各種急性傳染病,如本急性傳染病,作用於人體,壹般屬於實證。

1956年秋,石家莊流行流行性乙型腦炎(JE),中醫稱之為“疫精”。現代中醫大師認為JE屬暑,於是用中藥白虎湯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以達到祛邪的效果。這種“邪貫”是壹個除惡的過程,再回到那句話,“邪強則實”,這種傳染病的急性期屬於實證。

當然,中醫所說的“邪”不僅僅是指外來微生物、氣象環境的情況,還包括體內產生的各種病理產物,也屬於邪的範疇。

痰飲是津液代謝異常產生的病理產物之壹。痰與飲是分開的。

痰液,包括人體呼吸道分泌的痰——也就是普通意義上的痰,稱為有形痰,不易被人察覺的稱為無形痰。

無形的痰隨氣而動,沿經絡凝滯於四肢、骨骼、五官、九竅、皮肉、脈象、筋骨。因痰到處隨氣升降,故有“十病九痰”、“百病皆因痰”、“百病皆與痰有關”、“痰為百病之母”之稱。

如果妳不能理解什麽是無形的痰,那就舉個和現代醫學相關的例子吧。

中風這個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中風又稱腦血管意外,包括腦梗塞、腦出血、腦栓塞等疾病。但古人並不知道腦血管的這些變化,也沒有現代的影像學檢查,只能用自己的理論體系來解釋中風的機理。中風可以分為很多證型,其中風痰入絡,與痰有關。風混痰阻滯人的經絡,導致半身不遂,即壹肢無力,壹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痰火擾神。這是痰混火引起的昏迷。

所以我們在研究什麽是無形痰,可以通過臨床癥狀初步判斷。如果是中風,那麽這個無形的痰就代表了腦動脈硬化或者動脈破裂出血或者血栓堵塞腦血管的情況。

當然,與痰有關的臨床癥狀還有很多,可見於心血管系統,如胸悶、胸痛、失眠、心悸、頭重、頭暈等癥狀;呼吸系統可見痰多、咳嗽、氣喘、痰黃等癥狀;癥狀可見於消化系統,如腹脹、厭食、惡心、嘔吐、痰涎、腹脹、食量少等。暫時不需要深究這些癥狀,只要知道痰這種病理產物導致人生病,這就是實證。

再來說說喝酒的事。中醫叫飲酒綜合癥。根據飲酒部位的不同,有四種飲酒證,壹種是痰飲,壹種是懸飲,壹種是溢飲,壹種是飲酒。

這裏分類下的痰飲,並不是指我前面說的實證主義大分類下的痰飲,而是指心悶、嘔吐、水清涎清、胃腸滴水、形體消瘦等壹系列臨床癥狀。這種痰飲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胃腸積液。腹部x線平片顯示腹部有液面和積氣。

上面提到的實證主義大分類下的痰飲,分為痰飲兩部分。這裏的痰飲只是飲酒綜合征的壹種,不要混淆。

懸飲屬於痞液,臨床表現為胸脅脹滿,咳嗽吐痰疼痛,氣短不能平臥,幾乎等同於現代醫學的胸腔積液。

溢屬於飲肢,表現為肢體疼痛、沈重,甚至肢體水腫,伴有氣喘、咳嗽。現代醫學的心力衰竭有下肢水腫和哮喘、咳嗽的癥狀。

扶飲屬於飲邪扶胸肺,咳嗽逆息,氣短不能平臥,其狀如腫,我的理解大概類似於肺水腫。

邪氣還包括食積、血瘀。食物滯留很好理解,差不多就是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血瘀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但它其實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這裏就不贅述了,只是說這些都是中醫所說的“實邪”。

當致病因素大量存在時,它們是真實的。有壹個條件就是精氣或者正氣不虛,正氣和邪氣有足夠的能力抗衡。兩者必然在體內爭鬥,所以實證壹般是救急。

“精”可以理解為人體的正氣,具有多種功能,除了現代醫學理解的免疫功能外,還具有調節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功能。虛證是指陰陽、氣血、津液等正氣不足。,但邪氣不明顯,表現為虛、弛、衰。

在中醫中,精、精、氣這三個概念含義相近,都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動的細微物質。

如何理解這種微妙的物質?換句話說,如何理解“氣”這個概念?

我給大家講兩個概念,應該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

既然氣是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微物質,那麽人體的五臟都會有氣,因為五臟都要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否則生命就難以為繼。

因此,氣在中醫“心”的位置稱為“心氣”,氣在中醫“腎”的位置稱為“腎氣”。

其他氣包括肺氣、胃氣、肝氣、戚薇、戚穎等許多概念。這個我們以後再說,先說心氣和腎氣。

中醫和現代醫學對“心”的定義是壹致的,即心與血有關。

中醫說:心主血脈。是指心氣推動和調節心臟的跳動和脈搏的舒縮,使血液運行於脈道,流遍全身,起到營養和潤澤的作用。

現代醫學說,心臟是壹個泵,通過不斷的收縮和舒張,把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把氧氣帶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而心臟為什麽能壹直跳動?原因是心臟的心電活動,竇房結細胞攻擊動作電位產生沖動,通過心房,傳導心室,最終引起心室肌收縮,泵血。

古人雖然不知道什麽是心電活動,但是他們用“心氣”這個詞來概括心臟泵血的這樣壹個功能。

所以如果妳不了解心氣的概念,妳幾乎可以想象它就是心臟泵血的原因。

然而,應該強調的是,心氣還有許多其他功能。為了解釋這個詞,我在這裏舉心電活動的例子,只是說心氣和心電活動有壹點相關性和相似性,並不是說兩者完全相等,切記。

再來說說腎氣的例子。

腎氣可以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的成熟。《蘇文·論古天真》說:“女子七歲,腎氣足,牙更長。”它描述了這樣壹種生長發育現象。

所以很明顯,腎氣的作用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生長激素。同樣,在很難理解“腎-氣”是什麽的時候,只要想想它的功能,與現代醫學中的什麽有聯系和相似,就能更好地理解它。

我用具體的“心氣”和“腎氣”來舉例。沒有“心腎”二字,再去思考“義”的概念,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其實就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物質或功能。

“精盡則虛”,是指當精(正氣)耗盡不足時,人體就會有虛證的表現。

小明今年35歲。他經常感到心悸和疲勞。他在三樓感覺呼吸困難,醫生讓他做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結果顯示他的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他之前得了心肌炎。這在中醫上理解為心氣不足,即心氣功能減弱或不足,所以可以說小明有虛證的狀態。

小紅已經95歲了,牙齒和頭發都掉光了。前面說了,女方七歲,牙齒比較長。現在小紅處於老年狀態,牙齒和頭發都在脫落。可以說她腎氣下降或者不足,也有虛證的狀態。

我用這兩個例子來說明,人體正氣(精)的不足或減弱,可以是疾病引起的,也可以是人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下降了

小明之前得過心肌炎,當時可能還沒有完全康復或者病得很重,導致正氣流失(心功能下降),所以現在身體虛弱(有虛證的狀態)。

小紅年齡大了,就逃脫不了生理規律的懲罰,腎氣(各種激素或器官的功能)自然衰退。因此,中醫在治療老年人疾病時非常重視保護正氣。市面上有很多清熱解毒的藥物,都標明了老年人慎用。這是因為他們害怕這些藥物不僅清熱解毒,還會“清”正氣。

以上解釋了什麽叫做“正氣不足”。

現在進壹步解釋,正氣(如心氣、腎氣)分陰陽。

腎氣分陰陽,壹個叫腎陰,壹個叫腎陽。

腎陰是具有涼、潤、寧、抑功能的部位。

腎陽是具有溫補、促進和興奮功能的部位。

二者在人體內相互制約、相互平衡,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試想,在腎陽不變的前提下,腎陰虧虛,人體會出現什麽癥狀?隨著腎陰不足,即涼、潤、寧、抑功能減弱,人會出現壹系列熱證癥狀,如煩躁、潮熱、盜汗(晚上睡覺時出汗,醒來時止汗)等。但這個熱不同於大家熟知的口瘡、咽喉痛、牙齦熱,是虛熱。

虛熱這個詞很好理解。腎陰不足等於腎陰不足,不足可以解釋為虛。沒學過中文的都知道這個意思。腎陰少了,清涼安神的功效就降低了。相對來說,溫熱和興奮作用增強,人體會出現熱的癥狀。這就是虛熱癥。

同樣,在腎陰不變的前提下,腎陽不足,人體會出現什麽癥狀?沒有腎陽,即溫、升、興奮功能減弱,人就會出現壹系列寒證表現,如畏寒、肢冷、自汗(清醒時突然出汗)等。但這種感冒和冬天壹瓶冰掉進肚子裏的感冒不同,是虛寒。

虛寒不是外寒(附加寒),而是因為人體溫熱興奮(陽)的功能下降了。相對而言,寒、靜、抑(陰)的功能增強了由此產生的寒冷。

我們來看看課本上對虛證的解釋:是指陰陽、氣血、津液等正氣不足。,而致病因素不明顯,表現為以虛、松、衰為特征的各種證候。

陰陽兩虛,意味著什麽,會產生什麽樣的表現?我用腎陰腎陽的具體例子解釋了壹下。

氣血不足怎麽辦?氣虛在不同的臟腑有不同的表現。剛才我舉了心氣不足和腎氣不足的例子,我想我也對其他脾氣虛和肺氣虛等有所了解。,後面會詳細討論。血虛很好理解,基本對應現代醫學的貧血。

血虛癥狀:面白、眼瞼、唇、舌(貧血的主要表現)、頭暈、心悸(貧血引起的組織器官灌註不足的癥狀)等等。這個很好理解,這裏就不贅述了。

津液不足表現為口、唇、喉大便幹燥,皮膚幹癟無彈性,眼窩凹陷,渴水。這基本上是現代醫學中典型的脫水癥狀。這也很好理解。

到目前為止,“虛”這個概念已經講得差不多了,但是還有壹點很重要,就是“邪氣不明顯”。如果邪氣明顯,正氣不足,人的生命就會瀕臨死亡。

  • 上一篇:營養和健康有什麽關系?
  • 下一篇:早上用白糖還是黃糖還是紅糖泡燕麥好?哪個不容易長胖?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