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適應的時代是西周,春秋戰國都不適合他,因為忙於打仗的各國君主都沒有時間聽他布道。雖然儒家思想在漢武帝之後成為了後世的官方思想,但是如果孔子生在這些朝代,他的理論還是不行的——畢竟後世都是披著儒家的袍子,幹著法家的活。
孔子對春秋時期的不滿,主要是因為禮崩樂壞——說白了就是規矩變了,天子不像天子,諸侯不像諸侯,這是他很不能接受的,而魯大師養的壹只烏龜,更是激怒了孔子。
《論語》中有這樣的記載: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中滿藻。他怎麽會知道?”
這段話的意思是:
孔子悲憤交加地說:臧文忠收集了壹只烏龜,用壹座和皇帝廟壹樣規格的建築來支撐這只烏龜。真不知道他的智慧是怎麽來的。
說到底,孔子生氣的不是魯的大牧人臧文忠怎麽養了壹只烏龜,而是臧文忠怎麽用天子宗廟的規格給烏龜安排住處。這不是以下犯上。這是什麽?
這是孔子不能容忍的。
但是,在當時的亂世,皇帝都是擺設,何況孔子。
所以孔子只能生氣。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