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藥性,又稱藥性,是根據服藥後的機體反應總結出來的,以人體為觀察對象。藥性理論是中醫理論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盛衰、毒性等。
1,四氣五味
(1)四氣:又稱四性,即寒、熱、溫、涼。藥物的藥性是從藥物對機體的不同反應或治療作用中總結出來的理論,主要反映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和寒熱變化的趨勢。
(2)五味:指辛、甜、酸、苦、鹹五種不同的藥味。五味有不同的陰陽屬性,辛、甜屬陽,酸、苦、鹹屬陰,不同味的藥物作用不同。酸有收斂、收斂的作用;苦,有瀉火、燥濕、瀉下之功;甜,具有滋養、調和或優先化的作用;辛,有發散、行氣之功;鹹,有軟堅散結之功。
2、沈浮是指藥物在人體內的不同走向。
3.歸經是指藥物對身體某壹部位的選擇性作用,是基於臟腑經絡的藥物作用定位概念。
中醫的概念
中藥是指在我國傳統醫學理論指導下采集、加工、配制,解釋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統稱為中藥。簡而言之,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具有康復保健功能的物質。
中藥來源於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以及壹些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在臨床上,植物藥和動物藥比較常見,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會有很大差別。各種藥物都有壹定的特點和作用。在中醫學中,與藥物療效相關的性質、性質統稱為藥性,藥性理論有歸經、配伍、毒性與非毒性、禁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