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認為,做人要做到四點:壹是“立誌為道”,即要有遠大的理想;二是“以德為本”,即以高尚的道德行為為基礎;三是“靠仁”,即加強內在修養;四是“徜徉於藝術”,即禮、樂、射、禦、書、數的廣博知識。
《禮記·大學》中說:“為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人生第壹個修身養性的地方。壹個人把道德放在第壹位,加強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德才兼備,就具備了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質。
擴展數據
靜以修身,儉以修身。出自諸葛亮《誡書》:“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淡泊無為。”指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他為蜀國效力,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去教育兒子諸葛瞻,就把《誡》寫給八歲的兒子,教育他正直,報效國家,將來做壹個有用的人。直到現在,對年輕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百度百科-靜以修身,儉以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