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增廣賢文》。《增光賢文》又名《歷代賢文》、《歷代賢文》,是壹部古代教義和民間諺語的集子,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於明代萬歷年間的戲劇《牡丹亭》,因此可以推斷這本書最晚寫於萬歷年間。
擴展數據:
《荀子·榮辱》篇:“榮辱之大分,是平安利益之常體。先義後利者榮,先義後利者辱;榮譽永遠是普通的,恥辱永遠是貧窮的;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人:榮辱之大別。單純的人往往安利,自大的人往往害人;安利的人永遠快樂輕松,做害人的人往往擔心風險;快樂的人長壽,擔憂危險的人往往死亡:這是安全和利益的正常體。”
這是人的本性。別人是如何對待看重利潤的人的?看重利潤的人,即使有所收獲,也失去了信任。這就是“窮——無路可走”,未來的路恐怕走不通了。
因為大家都有戒心,這種人會接近妳,妳會懷疑他的目的,擔心被利用,防止被拋棄。所以先利後義是不可行的,所以“窮則常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