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文化代代相傳,包括食物營養、食療、藥膳等核心內容。“藥食同源”是古人在發現食物和藥物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智慧。
食物和藥物壹樣,都是有偏的,都有四味,所以食物除了提供基本的營養外,還有和藥物類似的治療作用。在古代,“藥食同源”品種的記載主要體現在主流本草和食物本草中。
許多古籍記載了大量“藥食同源”的中草藥,並詳細介紹了相關的原理、功效、禁忌和用法,為“藥食同源”腫瘤預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臨床實踐表明,癌癥患者對飲食非常重視,但仍缺乏相關系統的專業信息指導。
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和發揮“藥食同源”理論為更多的人服務,是當前衛生保健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是腫瘤防治的重點突破之壹。選擇藥食同源的中藥作為研究的主要選擇,根據體質進行分類,既能保證安全性又能保證壹定的療效。借鑒食品工業的發展成果,結合中醫藥的特點和技術優勢,建立高水平證據的腫瘤預防“藥食同源”協調體系,為高危人群、癌前病變和腫瘤患者提供全程、分階段、分層次的膳食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食療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諧補精。”
——黃帝內經
食療原理
身體狀況:陰陽盛衰,虛實寒熱。
食用藥用味:寒、熱、溫、涼、酸、苦、甜、辛、鹹。
腫瘤治療不同時期的合理食療
在放射療法中
在化療中
藥食同源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