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藥物穩定性的環境因素不包括pH值。
影響藥物穩定性的環境因素包括溫度、光線、空氣、金屬離子、濕度和水分、包裝材料等。
溫度過高或過低都能使藥品變質。因此,藥品在貯存時要根據其不同性質選擇適宜的溫度。例如,青黴素加水溶解後,在25℃放置24小時,即大部分失效;又如脊髓灰質炎疫苗溫度過高,會很快失效,而溫度過低又易引起凍結或析出沈澱。
日光中所含有的紫外線,對藥品變化常起著催化作用,能加速藥品的氧化、分解等。對藥品質量影響比較大的為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氧氣易使某些藥物發生氧化作用而變質;二氧化碳被藥品吸收,發生碳酸化而使藥品變質。
濕度太大能使藥品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引濕,其結果使藥品潮解、液化、稀釋、變質或黴敗。易引濕的藥品如胃蛋白酶、甘油等。濕度太小,則容易使某些藥品風化。
藥物穩定性的概念:
藥品的穩定性特指其保持理化性質和生物學特性不變的能力。若藥品的穩定性差,發生分降解而引起質量變化,則不僅有可能使藥效降低,而且生成的雜質還有可能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而影響藥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穩定性試驗研究是藥品質量控制研究的基本內容,與藥品標準的建立緊密相關。穩定性試驗研究具有階段性特點,貫穿藥品研究與開發的全過程。壹般而言,物理方面的不穩定性部問題僅是藥物的物理性質改變,但藥物的化學結構不變。
穩定性試驗分為:影響因素試驗、加速試驗與長期試驗。原料藥供試品應是達到壹定規模生產的產品。供試品量相當於制劑穩定性試驗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藥合成工藝路線、方法、步驟應與大生產壹致。藥物制劑供試品應是放大試驗的產品,其處方和工藝與大生產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