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的目的:
1,易炒有效成分。
飲片與溶劑接觸面的增加,可提高有效成分的煎煮率,避免藥材細粉煎煮過程中的糊鍋、粘鍋現象,呈現“細而不粉”的飲片特點。
2.有利於烘烤。
藥材切塊後,便於加工時控制火候,使藥物受熱均勻。也有利於各種輔料和藥物的均勻接觸和吸收,提高烘焙效果。
3.有利於配藥和制劑。
藥材切塊後,體積適中,便於臨床處方的調整;有利於中成藥生產過程中的浸出、粉碎等處理。
4.有利於儲存。
藥材切幹後,含水量降低,減少了黴變、蟲蛀等因素,有利於儲存。
5、易於識別
壹些橫截面特征明顯的中藥,切成壹定的片劑後,更容易顯示橫截面特征,便於鑒別。
中藥飲片按厚度分為8類:
1,極薄:
厚度小於0.5毫米,適用於木材、動物、角質藥材,如羚羊角、鹿角、蘇木、降香等。
2.工作表:
厚度為1~2mm,適用於質地致密堅實的藥材,如白芍、烏藥、三棱、天麻等。
3.厚膜:
厚度為2~4mm,適用於質地疏松、粘度大、切片時易破碎的藥材,如茯苓、山藥、天花粉、澤瀉、升麻、大黃等。
4.傾斜件:
厚度為2~4mm,適用於長而纖維狀的藥材,如甘草、黃芪、雞血藤等。
5.直片(直片):
厚度為2~4mm,適用於外形大、組織致密、色澤鮮艷的藥材,如白術、大黃、天花粉、升麻、附子等。
6.絲綢(包括細絲綢和寬絲綢):
2~3mm細絲和5~10mm寬細絲。適合皮,葉,較薄的皮。如黃柏、厚樸、青皮、合歡皮、陳皮等。荷葉、淫羊藿、冬瓜皮、瓜皮等。被切成寬絲。
7.節段:長度為10~15mm,長節段也叫“節”,短節段叫“口”。
適用於各種藥材及形狀細長、易煎的藥材。如薄荷、荊芥、益母草、黨參、牛膝、北沙參、白茅根、木賊、蘆根、麻黃、忍冬藤等。
8.塊狀:邊長為8 ~ 12 mm的立方體。
有些藥材煮的時候容易糊化,需要切成不同的塊,比如阿膠塊。